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0:1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8:12
恐怕很难有第二场战争,会像30年前发生在中越边境的那场战争一样,在交战双方引发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当战火刚刚熄灭时,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当30年过去,昔日的战死者尸骨已寒,昔日的幸存者韶华已逝,双方又都低调对待此事,即使迫不得已提及,也小心翼翼避免直斥对方的名字。 按照官方的数据,这场战事持续了30天,不长的战斗历程,却造成了二战后罕见的、双方巨大的人员伤亡。中方认为自己达成了惩戒对方的目的,攻城掠地,奏凯而还,而越方的教科书上却曾直言不讳地声称,中国的“军事入侵”并未能迟滞越军对柬埔寨的攻略,因此越南才是战争的胜利者。在随后若干年的边境摩擦中,双方都树立了众多英雄模范,也都流传出无数动听的军旅歌曲。 到底谁胜利了? 中国惩戒了越南,但随后持续多年的边境冲突证明,通过惩戒确保南疆平安的目的并未达到;越南在付出北边被打痛的代价后占领了柬埔寨,可若干年后不得不背负着被战争拖垮的经济黯然回国。 这场发生在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加上此前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让所谓“东南亚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连形式上的维持都难以为继,原本在防范中国、防范*主义扩张旗号下协调立场的东南亚各国,也由此发生了分化,那些和中国没有主权纠葛的国家(如泰国)在越南威胁迫近情形下率先和中国靠近,那些对中国抱有传统恐惧心理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也在谨慎而微妙地调整自己的对华*。如今30年过去,当初被东南亚国家排斥、防范的越南,如今已成为东盟的一份子;当初比越南更先一步开始改善与东盟关系的中国,如今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东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主权纠葛却突出依旧、甚至更加突出。也许今天的我们,仍旧很难判断,中国和越南与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关系孰亲孰疏,孰优孰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30年前那场战争,就不会有东盟各国对中越认识的分化,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东南亚格局。 曾有西方评论家认为,79年的战争让中国进入了为期10年的和西方蜜月期,在这10年里,中国得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诸多先进技术、设备,对中国此后的经济、军事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曾几何时,中国-西方蜜月期戛然而止,越南反倒成了各方竞相讨好的香饽饽,这一亲一疏,一进一退,又何尝与30年前那场血战无关? 79年战争的惨痛代价,让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认识到军队的臃肿,认识到争取和平建设环境的重要性,中国领先一步转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模式,并最终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直到今天,仍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抱有疑虑,但它们都不会选择继续孤立中国,因为与中国打交道的巨大利益,让它们别无选择。 对此越南似乎是后来者,不论是化剑为犁或改革开放,越南人都要慢上一轮,但踌躇满志的他们不但最终同样走上了化剑为犁、改革开放的道路,而且大有要青出于蓝、后来者居上的气魄,殊途同归,两个战场上曾经的死敌,最终却或早或迟地放下了手里紧握的钢*。兵不可恃,国力为本,这原本简单的道理,最终却只能在一场血战后,得到切身的感悟。 1990年北京亚运会,越南武元甲大将在开幕式上的挥手,象征着两国都正式挥别了那场血腥战争,开始向前看。近20年过去,中越陆地边界划界已告结束,北部湾的划分也有了说法,双边经贸、文化往来更日趋密切,似乎30年前的血腥,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淡。 然而也许这种想法太过乐观。尽管两国*刻意淡化、回避当初的血战,当年的电影、电视、歌曲,如今都难得在公众场合看到,甚至战争本身也难得被提起,但不能不看到,两个邻国间在海洋权益方面仍有原则性分歧,两个在历史上揪扯不轻的邻居,其历史恩怨也同样有着极深的积淀,并因30年前的血腥而变得更加沉重。去年越南街头的几次异动,每当南沙问题浮上水面后中国青年的愤懑,都不时在人们即将淡忘这场战争之际,重新唤起沉淀的记忆。 中越边界残存的地雷据说可以危害百年,两个民族间的恩恩怨怨有时可以流传千年,如果执着于此,则谁也不会是胜利者。勇于正视历史,豁达共对将来,则中国、越南,乃至东南亚周边国家,都将是最后的赢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8:12
很多资料 不尽相同 资料一 一、中越战争 1.关于炮兵火力实际上,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越军对中*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 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1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7-8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mm口径炮弹。19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实际上,中国由于沿袭苏联军事理论,高度重视炮兵,其炮兵火力与苏军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各国部队。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mm“冰雹”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79年友谊关突破时中国步兵的较大伤亡,主要是多年来初次作战无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所致。战争开始2-3天后,伤亡率即大幅下降即证明了这一点。 2.关于伤亡人数人们对中*队伤亡人数的臆想,大概是出于中*队人多加上看过去打仗电影得出来的印象所致。实际上,中*事理论虽强调集中兵力,在突破地域需数倍于敌,但作战时队型相当分散,并非电影里看到的“人海战术”。步兵间隔多在10-20米左右,火炮间隔多为数百米。这样拍电影当然不行,摄影师忙活半天,镜头里只能收进三、五个人或一门炮。观众喜欢的是数十门炮排在一起,一打一大串的火爆场景。但打仗不是那么回事。看过History Channel放的美军特种部队训练的片子吗?没意思吧?就那么三、五个人,*声稀稀拉拉。真实的情况是,1979年战争的中越伤亡总数近乎相等,中方约6万多人,越方不到8万人。但中方伤亡中,伤者占大多数,死亡仅6000余人,且多在战争最初几天,越方则死亡率很高,死亡人数约近5万人。造成如此差别的原因是中方保持着占压倒优势的进攻主动权,作战区域一直向前推进。几乎所有局部战斗结束后,战场均为中方占领,中方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护和直升机迅速后送,因此伤员死亡率大为降低。这是中越战争中中方后勤的主要经验之一。而越方一直*撤退,大量伤员被遗弃在战场上,许多伤员未避免被俘,爬到潮湿且蚊蝇虫蚁孳生的丛林或洞穴中躲避,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资料二: 中国*1979年2月17日动用二十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这就是中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三万多人,中国的《*报》报道则说是伤亡四千人。关于越军的伤亡,越南方面一直没有说清楚,*初期则宣传歼敌七万。原济南军区作家李存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解开了这个谜团,他查阅的资料显示,在中越战争之中,*伤亡2.7万,越南伤亡十万。 李存葆1979年时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得以由*副*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 李存葆介绍,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万人,其中阵亡将士为六千多人,负伤战士为2.1万多人。而且在六千多阵亡将士里,有五百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 文化大*时期,部队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李存葆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就在尖刀连队采访,当时*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非常多。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在救护伤员方面,*与以往有不小的改进,随着战斗的进程,大批直升飞机24小时连续工作,将伤员陆续运回国内救治,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在战斗进程里,初期的死亡率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这方面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战士没有参战经验所致。 关于越军的伤亡,越南方面一直没有说清楚。*初期所宣传的歼敌七万也有夸大的嫌疑。但越南的含糊其词也正表明了其伤亡之惨重。对于这个问题,李存葆查阅了1983年时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档案中说歼灭敌人近六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万多人,击伤一万多人,俘虏两千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南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再内的十三个团。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和*与*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越南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比较准确。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五万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十万以上。 从这些档案可以看出,在此次战争中,*伤亡2.7万,越南伤亡十万。虽然我们赢了。但是领土并没有收回来。现在南海问题就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