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家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18 01: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4:49
什么是家暴
家暴,全称“家庭暴力”。
这个“家庭”,指的并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私密空间,相对于社会外界的存在。只不过发生在家庭中比较多,所以这么命名。
不管你们是情侣,是家人,还是朋友,只要你们住在一起,被暴力对待,就是家暴。
“暴力”则分为冷暴力、热暴力。
冷暴力很好理解,拒绝沟通,孤立对方,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热暴力则不仅仅是肢体暴力,还有言语暴力。
妇联对家暴有明确的界定,肢体暴力即诉诸肢体的行为,都是家暴,不管是扇个巴掌,还是推一下,都属于暴力。通过砸东西来威吓对方的行为,也是家暴行为。
言语暴力,即人身攻击,辱骂谩骂等。
这么一看,很多人会发现,家暴似乎无处不在。
家暴还可以分为“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简单说就是“物理攻击”和“精神攻击”的区别。
那么一般什么样的人会家暴?
这个没有绝对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精神越压抑、生活压力越大的人越容易家暴。很多人觉得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家暴,但实际上,知识分子更容易家暴。
智商高的人,家暴行为更隐秘,手段更高明。
不仅是女人、小孩,男人同样会被家暴。
我曾遇到一个男人,他的老婆发起火来,会直接接一桶水从他头上倒下来,而他不敢还手。
家暴是怎么形成的?
所有家暴,都是有发展过程的,由试探开始。
一开始,家暴者会用言语辱骂你,你忍住了;那么下次他就会试试摔东西,你又忍住了;接着他就会推你一下,后面抽你巴掌,再到后来抄上家伙,往你身上招呼。
很多家暴发生在酗酒之后,所以大家顺其自然就认为家暴者是被酒精影响,失去控制能力。
但是,严格意义上喝醉酒的人,是没有行动能力的。任何还有力气打人的情况,说明此人清醒得很。
那他为什么偏偏喝醉酒才打人呢?
因为不喝酒就没有理由打人了。
以此类推,拿对方脾气不好作为对方家暴的理由也是说不过去的,他怎么不打老板、不打自己的客户,因为他们不敢。
很多家暴者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打人的时候都会有充分的理由,比如对方不回家、疑似出轨、做卫生不到位、不孝敬公婆……等等。
很多家暴者事后都会痛哭流涕求对方原谅,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精神控制。
当他发现哭完你就会原谅他,他下次接着打。
这也是为什么人家说,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情绪不稳的时候都不会向身边的人施加暴力。我们明知不对,又为什么要去做呢?
家暴的本质
家暴的本质是灵魂的脆弱,是懦弱的表现,是*者对弱者举起屠刀。
面对生活的不公自己无力改变,只敢回家用暴力发泄在亲人身上。
很多家暴者在外都是风度翩翩的人,甚至是外人眼里公认的好人。但是回到家,他们立马变脸。
因为家暴具有隐蔽性,一扇小小的家门将现实和隐秘隔离开,就如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家暴者通常在外面很重视名声,所以,被家暴的人越是不揭露他的丑行,家暴者就越得寸进尺。
家暴是“病”,堪称绝症,能不能治好?大多数情况是治不好的。
能治好的,是这个人本身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即狂躁症等,可以通过药物克制。
否则,家暴实际上还是人格缺陷问题。
以上,是关于家暴的简单介绍。
什么是隐性*?
家暴是看得见的暴力,事实上,很多精神压迫是看不见的,那就是“隐性*”,家暴和“隐性*”往往结伴出现。有时候,隐性*也是家暴的早期形态。
说到底,肢体暴力还是过于低级了,真正的高级*是精神*,也是最难被意识到、发现到的*。
受虐者最明显的特征,是缺乏自我认同感,只要一出事,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
如果你和一个人长期相处,一吵架,你觉得对方没错,都是自己的错,那么你可能是被隐性*了。
隐性*伎俩1:道德绑架
我没了你不行……
我爱你,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一个好孩子、一个好的伴侣,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是你的父母,我怎么会对你不好?
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通过看似柔性的言语,激起你的自责、愧疚,从而精神控制。
伎俩2:让你觉得你不配快乐
每当你开心,对方就跳出来指责你,他不开心,也不允许你开心。
施虐者不一定用强硬的态度指责你,也可能伪装成弱者,“我都这么不幸了,你怎么还这么快乐?”
你一旦快乐,就会伴随强烈的愧疚感。
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自己不配幸福。
伎俩3:扭曲事实
又称为“煤气灯效应”,因为煤气灯之下有一片不确定的阴影,这片“阴影”——我们不确定、回忆中有空白的地方,就是施虐者通常大做文章的地方。
有一位案主被其男朋友指责,说她不去工作,是个懒人。
不去工作是事实,但是不公正不等于懒人。
因为现在这个男的没有经济来源,家里开销都是女方负责,洗衣做饭也是女方。
那么问题来了,女方懒吗?
男方还说她:不工作,花爸妈钱,是啃老,人品不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女方花谁的钱?花的她爸妈的钱,男方花女方钱,不就是花她爸妈钱?
所以就女的在啃老而已吗?
也因此,可以理解为“偷换概念”,从而达到转嫁责任的目的。
一个长期待在家里,和社会隔绝的人很容易思维混乱,被施虐者这么煽动一下,确实容易被绕进去。
伎俩4:指责对方自私
施虐者最喜欢指责对方自私,先不管对方自私与否,其结果必然使施虐者受益。
你多奉献,得了甜头的不就是另一个人?
关于隐性*,有本书推荐大家去看《治愈隐性*》,作者香农托马斯。他称施虐者为“有毒的人”,我觉得很贴切。
一步一步让你灵魂暴毙,不就是下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