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31 09: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6:19
科学的发展往往是曲折迂回的。多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
首先,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却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糖核酸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人们不能不问,如果生命果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的生命模式呢?
其次,还有人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仅为0.0002%。这也使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本是起源于富含钼元素的其他天体里?
再次,人们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陨石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绝不仅仅为地球所独有。
最后,一些人还注意到,地球上有些传染病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如流行*冒,而其蔓延周期竟与某些彗星的回归周期吻合。于是这使他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病病毒来自彗星。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当然也不会排除有其他的生命孢子的传入。
近代对生命天外起源说的最重要支持来自两个实验。
19世纪末,人们注意到来自宇宙的星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因被星际物质吸收造成星光减弱。近代利用人造卫星研究发现,把来自宇宙的星光展成光谱,在红外区域和紫外区域均有吸收带。人们认为,吸收带是石墨构成的宇宙尘,也有人认为是硅酸盐尘,还有的认为是带有苯核的有机物,但实际模拟的结果却将其一一否定。
不久前,英国加迪夫大学教授霍伊尔重新进行研究,他假定宇宙中充满了微生物,正是微生物造成了星际消光。根据这一设想,他用大肠杆菌进行模拟试验,结果在紫外区域0.22微米的波长范围里,找到了与星光相吻合的吸收带。另一个实验是对生命在宇宙空间存活能力的研究。
1985年,彼得.威伯做了一项实验。他把枯草杆菌置于模拟的宇宙环境中进行紫外照射。结果发现枯草杆菌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有10%可存活几百年的时间。他指出,这种“云”足以在显著短于枯草杆菌平均存活时间的范围内,从这个星球移向另一星球从而把生命的种子撒向四方。
经过多方的论证,生命起源于天外的学说已经取得了人们的重视。当然,无论生命来自哪里都与上帝毫不相干,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也有助于人们在寻找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的条件时,不再只从地球上寻找,而是关注宇宙的环境和条件。
生命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