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3:3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04
17年是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同样是大批入局共享经济企业重新洗牌的一年。那些梦想借助共享东风飞黄腾达的企业,90%都被拍死在沙滩上。
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这些所谓的共享经济,实际上是披着共享外衣的“伪共享”。
我们曾经分析过摩拜和ofo之间你来我往的过招,也预测他们合并或被巨头收购不过是时间问题。最后结局也是落了俗套,以摩拜37亿美元卖身美团、阿里加码ofo和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告一段落,共享单车的头部公司基本全部缴械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枚棋子。
相比那些相继倒闭的第二阵营公司,卖身或依附巨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这一场以共享单车为主导掀起的共享经济之风背后耗费的资金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仅是看得见的金额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单车投入就超过600亿元,那些还没上车就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累计资金更是不详
如此庞大的资金涌入共享单车市场,除了成就少数人的人生巅峰,方便了部分市民的出行便利,更多的是换来了街头堆积成山的废铜烂铁,大量资源被浪费,让人痛心。被损耗的资金融入高新产业或公益事业那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
共享单车,其他以共享之名发起的项目同样像一个个毒瘤一般吞噬着国民资产,在短暂“*”之后慢慢销声匿迹。共享汽车在融资15亿元之后前途未卜,共享充电宝融资20亿,还创造了“40天融资12亿元”奇迹后开始洗牌,风口正在销声匿迹。共享雨伞、共享纸巾、共享睡眠仓经历短暂*后,开始萎靡不振。
投入千亿,仅仅成就了摩拜、ofo等极少数企业,这波共享经济很难评价给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创新与发明,不过是套上了共享的外衣,沦为抢夺市场的新方法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04
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这些所谓的共享经济,实际上是披着共享外衣的“伪共享”。说白了就是一种租赁关系,并不是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04
披着“共享”外衣们的租赁公司们,现在混得都不咋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05
基本都不会在市场上存活下去的,并没有一定的手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06
现在大多数都是负债累累,但是以后很难说,发展也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