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曹操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但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这是为什么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2:2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7

自北方平定之后,直到曹操死去。其间自尚书令直到魏王,与其说曹操的权力一步一步的凌驾于汉献帝之上,还不如说从始自终献帝就没有任何的权力更为恰当。但汉末的清流及士族势力仍不可小窥,故而曹操不断的拉拢名流、名士,一方面为争取士族和清流的好感,一方面还可得到人才,一箭双雕不可谓不精明。虽然曹家天下后来被“士族”司马氏所篡夺,而这司马懿还是曹操用上刀子才请出来的,这么说起来似乎是自有天意。另一方面,曹操所把持的“挟天子以令天下”的金字招牌又给了他光明正大招揽人才的便利,他甚至还利用这面招牌从江东孙家班抢来了华歆。然而由于曹操打着汉天子的招牌,所以有些人并非为曹操而去,他们自认为是汉朝臣子,对曹操威*献帝的举动十分不满,这其中就有荀彧,当他再三的反对曹操就任魏公受九锡之后,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这位自投效以来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老臣赐死。

然而曹操虽然集权,但终究没有做皇帝。这不但反映了曹操在权势巅峰之时的清醒与明智,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衷于权力且看重实利的心理。当时不少人认为曹操有异志,不但咱家不知道多少辈的老祖宗刘备和诸葛亮、周瑜等人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甚至在曹操统治下的许都也不少人认定曹操意在代汉。此时有人建议曹操交还兵权,回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以“杜天下人之口”,对此曹操坚决反对,还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道: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

在这里,曹操针对有人要自己交出兵权、辞去丞相、回归封国的事情,提出不能因为贪图虚名而遗祸将来,并且说的冠冕堂皇:决不能因为自己得虚名而让国家再度陷入*。实则曹操也心知肚明,一旦自己没有兵权,说不定哪天仇人就会杀上门来。因为这些原因,决定了他一旦抓到权力就会死死不放,这一是保全自身,二是威重天下,三则是功名富贵的满足。“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真可谓曹操的大实话,其蕴含的内在思想就是一个“实”字。

对曹操来说,地位平行的三公制度是他通往*之路的障碍。为了从法度上求得把持朝政的正统性,曹操进行了官制改组。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三公而置丞相,六月就任丞相之位。通过这种调整,曹操可以完全操纵朝廷和天子。他的命令通过丞相主簿司马朗传递给代尚书令荀彧,再由荀彧传给献帝,最后由献帝以诏书的形式发布。

建安十六年正月,在曹操的安排下,献帝下诏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并副丞相,并有权设置官署。按汉仪,五官中郎将负责护卫皇宫,隶属光禄勋,不置官署。曹丕可以置官署当然是特许,而且还是副丞相,丞相府在邺城,所以曹丕也供职于邺城。曹操费尽心思,就是为了锻炼儿子的实际能力,而且儿子在大本营镇守,自己也可以放心出征。

同时,为了突显曹操的地位,在建安十七年,献帝命曹操上殿不用呼名,入朝不用小跑,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汉时臣子见皇帝要先接受检查,不能穿鞋只能穿袜子,也不能带剑,上殿时由司仪官高呼其官职姓名,还得一路小跑进去,可千万不能迈方步,要不然就要受罚甚至掉脑袋),如同萧何。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受魏公及九锡(九锡乃是天子赐予臣子的九种礼物和待遇,这通常被认为是大臣篡位的前兆)。此前曹操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增加魏郡的地域、复古置九州等,董昭等人看出曹操的意图,建议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但因为荀彧的反对而作罢。曹操情急之下*死了荀彧,于是再没有人敢阻止他,曹操遂于十八年正月以献帝名义合并十四州为九州。这样,曹操所领的冀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州,魏郡也是最大的郡。曹操最终是要使得冀州和魏郡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实力,当然他办到了,这也为将来的魏王国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九年正月,曹操在封地内举行耕种籍田的仪式,籍田就是天子或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此举表明了魏的分封国的地位正式确立。同年三月,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之上,并授曹操金玺、赤绂、远游冠等物。金玺不用说,自然是金子做的印章;赤绂呢就是赤色的用来穿印章的带子;远游冠形如天子所戴的通天冠。这三样东西按汉朝的规矩都是皇太子或者诸王才能拥有的,曹操得到了它们,实际上已经是有实无名的魏王了。十一月,由于伏皇后的密书被发现,于是被幽闭而死。早在建安十八年,献帝就已经按曹操的意思迎娶了曹氏三女,现在便顺理成章的将三女中的曹节立为皇后。不过后来曹操死后,曹丕*迫献帝让位的时候,却是这位曹皇后最先也是最大胆的反对和诅咒,可见献帝还是有点魅力的……。啊,扯远了……

建安二十年九月,献帝授予老丈人魏公曹操分封诸侯、任命郡守国相的权力。以前曹操还要在形式上进行举荐,现在连形式都免了。有了这个权力,曹操立马在第二个月,也就是十月设置了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共四等爵位,连同以前的列侯、关内侯共六等,并大肆封赏。于是乎,得官爵者大呼魏公英明神武,早把汉天子丢到爪哇国去了。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献帝下诏曹操进爵为魏王,并得到金虎符。按照汉朝规矩,**发给郡守国相铜符和竹符。铜符为铜质虎形,是调发军队的凭证,天子留右边一半,郡守国相持有左边一半,调兵时符合方可发兵;竹符是在五寸长的竹简上镌刻篆书而成,作为机要通讯的凭证或者使者的证明。金虎符其效用与铜符一样,这说明献帝已经在制度上承认曹操有调兵权,虽然献帝承不承认都一回事,但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也是曹操所希望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深知异姓王之害,他费尽心机除去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之后曾宰白马与群臣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故此后未见汉天子正式册封的异姓王,由此看来曹操真可谓两汉四百年来第一人。

此后几年,献帝又诏命魏王曹操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享受天子同等的待遇,又任命曹丕为王太子。曹操也进一步完善魏国的*组织,任命钟繇为魏国相国、任命华歆为御史大夫,建立太学以做为培养魏国官僚人才的基地等等。

自建安十三年到二十二年,曹操逐步的从**等方面将汉献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完成了曹魏王朝的准备工作。魏王的地位在名义上比刘协低上一级,但是汉朝廷的所有权力真真正正的主人还是曹操。

然而曹操并不打算代汉称帝,为此他还尽力设法维持与汉献帝表面上的君臣关系。曹操本人生活简朴,却竭力让献帝及皇族奢侈享受,其贡奉的物品不但数量多而且都很华丽。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做天下众矢之的,不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已经得到了太多的实际利益,他大权在握,生杀予夺,连皇帝都可以操纵,他加九锡为魏公魏王,拥有的已经太多,没有的只是那一顶皇冠而已。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上书表示愿意称臣并尊奉曹操为帝,曹操清醒的认识到了孙权的阴谋,笑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意思就是:孙权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在侍中陈群等人的劝说下,曹操仍然不肯称帝,说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思是:只要掌握了实权,何必一定要皇帝这个虚名呢?即使时机已经成熟,我也要做周文王,象周文王一样给儿子周武王创造条件,让儿子去做皇帝。由此可见,曹操已经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至。

汉末的袁术是个无才无德的人,他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门第称霸一方,更奢望代汉自立,却不了解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更忘了自己还是汉室臣子。因此,他狂妄的称帝自重落得个吐血而死的下场。不能不说歼灭了袁术的曹操没有领悟袁术这个前车之鉴,而且他曹操也是汉室臣子,而且他曹家自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以及他自己和他的儿子曹丕等人,累受汉室皇恩已历四世。曹操始终明白,自己是汉室臣子,作为一代豪雄,他虽然急功近利,但是却仍然不敢称帝,况且他心头始终还有一种忠臣情结。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觉得奇怪:忠臣?曹操要是忠臣那还有谁是奸臣那?勿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光和末年黄巾起义之时,曹操那时尚且年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年轻的曹操急切的盼望为朝廷出力,做洛阳北部尉之时不畏权贵;在*黄巾起义之中,曹操也十分卖力;济南国相任上大力整顿吏治;典军校尉时刺杀董卓;陈留散家财招募义兵,联合诸侯讨伐董卓等等。曹操在董卓独掌大权之时毅然和董卓决裂,以献身精神首举讨董义旗,可谓汉末第一英雄。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之时,曹操的想法不得而知,但至少有这么两种可能:成功,则为汉朝扫除董卓之徒,重整河山,做一个汉室忠臣,流芳千古;不成,也可拥兵自重,可招募天下英才,与群雄逐鹿。所以说,当时的曹操还可以说是为汉王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的,虽然后来因为群雄短视止步不前导致曹操孤军深入大败而归,但是可以说这次的失败给曹操上了一课:自己没有实力,没有地盘是绝对不行的。他于是转而开拓地盘,扩充军队,踏上了逐鹿中原的道路。

年老的曹操虽然位高权重,但可以说内心之中仍然存在着忠于汉室的想法。况且当时曹操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身体有病,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如果自己称帝,就违背了当初自己一再表示的决无代汉自立的誓言,并且会对自己的声誉、名节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敌对势力攻击自己提供了口实。曹操是个务实的人,他宁愿做周文王。

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三国历史上伟大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屯田迅速恢复了汉末被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他注解《孙子》并编撰了《孟德新书》作为军事指导书,他的文章诗作气势磅礴。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更加的扑朔迷离,或许曹操的内心也希望自己以汉室臣子的身份终其一生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8

曹操早年在和自己反对派们打*战的时候,曾面对帝国所有的民众,明确申明和保证自己无篡汉自立之意.但是曹操自己也明白,权臣做到他这个地步,已经不可能全身而退,唯一的出路就是另辟新朝,这是关系到自己整个家族和诸多自己的追随者生死攸关的问题,曹操的公开保证让他无法篡汉自立,但他希望看到自己的继承者能够做到,:"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正是对此事赤裸裸的暗示!
因为他聪明,当皇帝就要背上汉奸的罪名,不当又如何,他本来就是,只不过名字不对而已,警醒现在有些徒有虚名的人自北方平定之后,直到曹操死去。其间自尚书令直到魏王,与其说曹操的权力一步一步的凌驾于汉献帝之上,还不如说从始自终献帝就没有任何的权力更为恰当。但汉末的清流及士族势力仍不可小窥,故而曹操不断的拉拢名流、名士,一方面为争取士族和清流的好感,一方面还可得到人才,一箭双雕不可谓不精明。虽然曹家天下后来被“士族”司马氏所篡夺,而这司马懿还是曹操用上刀子才请出来的,这么说起来似乎是自有天意。另一方面,曹操所把持的“挟天子以令天下”的金字招牌又给了他光明正大招揽人才的便利,他甚至还利用这面招牌从江东孙家班抢来了华歆。然而由于曹操打着汉天子的招牌,所以有些人并非为曹操而去,他们自认为是汉朝臣子,对曹操威*献帝的举动十分不满,这其中就有荀彧,当他再三的反对曹操就任魏公受九锡之后,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这位自投效以来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老臣赐死。

然而曹操虽然集权,但终究没有做皇帝。这不但反映了曹操在权势巅峰之时的清醒与明智,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衷于权力且看重实利的心理。当时不少人认为曹操有异志,不但咱家不知道多少辈的老祖宗刘备和诸葛亮、周瑜等人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甚至在曹操统治下的许都也不少人认定曹操意在代汉。此时有人建议曹操交还兵权,回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以“杜天下人之口”,对此曹操坚决反对,还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道: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

在这里,曹操针对有人要自己交出兵权、辞去丞相、回归封国的事情,提出不能因为贪图虚名而遗祸将来,并且说的冠冕堂皇:决不能因为自己得虚名而让国家再度陷入*。实则曹操也心知肚明,一旦自己没有兵权,说不定哪天仇人就会杀上门来。因为这些原因,决定了他一旦抓到权力就会死死不放,这一是保全自身,二是威重天下,三则是功名富贵的满足。“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真可谓曹操的大实话,其蕴含的内在思想就是一个“实”字。

对曹操来说,地位平行的三公制度是他通往*之路的障碍。为了从法度上求得把持朝政的正统性,曹操进行了官制改组。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三公而置丞相,六月就任丞相之位。通过这种调整,曹操可以完全操纵朝廷和天子。他的命令通过丞相主簿司马朗传递给代尚书令荀彧,再由荀彧传给献帝,最后由献帝以诏书的形式发布。

建安十六年正月,在曹操的安排下,献帝下诏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并副丞相,并有权设置官署。按汉仪,五官中郎将负责护卫皇宫,隶属光禄勋,不置官署。曹丕可以置官署当然是特许,而且还是副丞相,丞相府在邺城,所以曹丕也供职于邺城。曹操费尽心思,就是为了锻炼儿子的实际能力,而且儿子在大本营镇守,自己也可以放心出征。

同时,为了突显曹操的地位,在建安十七年,献帝命曹操上殿不用呼名,入朝不用小跑,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汉时臣子见皇帝要先接受检查,不能穿鞋只能穿袜子,也不能带剑,上殿时由司仪官高呼其官职姓名,还得一路小跑进去,可千万不能迈方步,要不然就要受罚甚至掉脑袋),如同萧何。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受魏公及九锡(九锡乃是天子赐予臣子的九种礼物和待遇,这通常被认为是大臣篡位的前兆)。此前曹操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增加魏郡的地域、复古置九州等,董昭等人看出曹操的意图,建议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但因为荀彧的反对而作罢。曹操情急之下*死了荀彧,于是再没有人敢阻止他,曹操遂于十八年正月以献帝名义合并十四州为九州。这样,曹操所领的冀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州,魏郡也是最大的郡。曹操最终是要使得冀州和魏郡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实力,当然他办到了,这也为将来的魏王国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九年正月,曹操在封地内举行耕种籍田的仪式,籍田就是天子或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此举表明了魏的分封国的地位正式确立。同年三月,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之上,并授曹操金玺、赤绂、远游冠等物。金玺不用说,自然是金子做的印章;赤绂呢就是赤色的用来穿印章的带子;远游冠形如天子所戴的通天冠。这三样东西按汉朝的规矩都是皇太子或者诸王才能拥有的,曹操得到了它们,实际上已经是有实无名的魏王了。十一月,由于伏皇后的密书被发现,于是被幽闭而死。早在建安十八年,献帝就已经按曹操的意思迎娶了曹氏三女,现在便顺理成章的将三女中的曹节立为皇后。不过后来曹操死后,曹丕*迫献帝让位的时候,却是这位曹皇后最先也是最大胆的反对和诅咒,可见献帝还是有点魅力的……。啊,扯远了……

建安二十年九月,献帝授予老丈人魏公曹操分封诸侯、任命郡守国相的权力。以前曹操还要在形式上进行举荐,现在连形式都免了。有了这个权力,曹操立马在第二个月,也就是十月设置了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共四等爵位,连同以前的列侯、关内侯共六等,并大肆封赏。于是乎,得官爵者大呼魏公英明神武,早把汉天子丢到爪哇国去了。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献帝下诏曹操进爵为魏王,并得到金虎符。按照汉朝规矩,**发给郡守国相铜符和竹符。铜符为铜质虎形,是调发军队的凭证,天子留右边一半,郡守国相持有左边一半,调兵时符合方可发兵;竹符是在五寸长的竹简上镌刻篆书而成,作为机要通讯的凭证或者使者的证明。金虎符其效用与铜符一样,这说明献帝已经在制度上承认曹操有调兵权,虽然献帝承不承认都一回事,但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也是曹操所希望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深知异姓王之害,他费尽心机除去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之后曾宰白马与群臣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故此后未见汉天子正式册封的异姓王,由此看来曹操真可谓两汉四百年来第一人。

此后几年,献帝又诏命魏王曹操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享受天子同等的待遇,又任命曹丕为王太子。曹操也进一步完善魏国的*组织,任命钟繇为魏国相国、任命华歆为御史大夫,建立太学以做为培养魏国官僚人才的基地等等。

自建安十三年到二十二年,曹操逐步的从**等方面将汉献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完成了曹魏王朝的准备工作。魏王的地位在名义上比刘协低上一级,但是汉朝廷的所有权力真真正正的主人还是曹操。

然而曹操并不打算代汉称帝,为此他还尽力设法维持与汉献帝表面上的君臣关系。曹操本人生活简朴,却竭力让献帝及皇族奢侈享受,其贡奉的物品不但数量多而且都很华丽。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做天下众矢之的,不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已经得到了太多的实际利益,他大权在握,生杀予夺,连皇帝都可以操纵,他加九锡为魏公魏王,拥有的已经太多,没有的只是那一顶皇冠而已。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上书表示愿意称臣并尊奉曹操为帝,曹操清醒的认识到了孙权的阴谋,笑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意思就是:孙权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在侍中陈群等人的劝说下,曹操仍然不肯称帝,说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思是:只要掌握了实权,何必一定要皇帝这个虚名呢?即使时机已经成熟,我也要做周文王,象周文王一样给儿子周武王创造条件,让儿子去做皇帝。由此可见,曹操已经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至。

汉末的袁术是个无才无德的人,他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门第称霸一方,更奢望代汉自立,却不了解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更忘了自己还是汉室臣子。因此,他狂妄的称帝自重落得个吐血而死的下场。不能不说歼灭了袁术的曹操没有领悟袁术这个前车之鉴,而且他曹操也是汉室臣子,而且他曹家自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以及他自己和他的儿子曹丕等人,累受汉室皇恩已历四世。曹操始终明白,自己是汉室臣子,作为一代豪雄,他虽然急功近利,但是却仍然不敢称帝,况且他心头始终还有一种忠臣情结。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觉得奇怪:忠臣?曹操要是忠臣那还有谁是奸臣那?勿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光和末年黄巾起义之时,曹操那时尚且年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年轻的曹操急切的盼望为朝廷出力,做洛阳北部尉之时不畏权贵;在*黄巾起义之中,曹操也十分卖力;济南国相任上大力整顿吏治;典军校尉时刺杀董卓;陈留散家财招募义兵,联合诸侯讨伐董卓等等。曹操在董卓独掌大权之时毅然和董卓决裂,以献身精神首举讨董义旗,可谓汉末第一英雄。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之时,曹操的想法不得而知,但至少有这么两种可能:成功,则为汉朝扫除董卓之徒,重整河山,做一个汉室忠臣,流芳千古;不成,也可拥兵自重,可招募天下英才,与群雄逐鹿。所以说,当时的曹操还可以说是为汉王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的,虽然后来因为群雄短视止步不前导致曹操孤军深入大败而归,但是可以说这次的失败给曹操上了一课:自己没有实力,没有地盘是绝对不行的。他于是转而开拓地盘,扩充军队,踏上了逐鹿中原的道路。

年老的曹操虽然位高权重,但可以说内心之中仍然存在着忠于汉室的想法。况且当时曹操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身体有病,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如果自己称帝,就违背了当初自己一再表示的决无代汉自立的誓言,并且会对自己的声誉、名节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敌对势力攻击自己提供了口实。曹操是个务实的人,他宁愿做周文王。

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三国历史上伟大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屯田迅速恢复了汉末被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他注解《孙子》并编撰了《孟德新书》作为军事指导书,他的文章诗作气势磅礴。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更加的扑朔迷离,或许曹操的内心也希望自己以汉室臣子的身份终其一生吧。

参考资料:回答者:wwb1995 - 门吏 二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8

百家讲坛有这块,我看过
你可以去那边看看,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
大意如此:
曹操早年在和自己反对派们打*战的时候,曾面对帝国所有的民众,明确申明和保证自己无篡汉自立之意.但是曹操自己也明白,权臣做到他这个地步,已经不可能全身而退,唯一的出路就是另辟新朝,这是关系到自己整个家族和诸多自己的追随者生死攸关的问题,曹操的公开保证让他无法篡汉自立,但他希望看到自己的继承者能够做到,:"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正是对此事赤裸裸的暗示!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我记得的就差不多这么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59

曹操应该说并不稀罕皇帝的宝座,他已经有了绝大部分的权利
皇帝只是个虚名而已
而且如果称帝的话就会上了孙权和刘备的恶当,他们也会接着称帝(事实上,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后,刘备就紧接着在221年称帝,孙权也于229年称帝),而篡汉的罪名却要他曹操来当,这样就成为众矢之的,这种事他当然不会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00

因为他聪明,当皇帝就要背上汉奸的罪名,不当又如何,他本来就是,只不过名字不对而已,警醒现在有些徒有虚名的人
曹操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但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这是为什么呢?

然而曹操虽然集权,但终究没有做皇帝。这不但反映了曹操在权势巅峰之时的清醒与明智,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衷于权力且看重实利的心理。当时不少人认为曹操有异志,不但咱家不知道多少辈的老祖宗刘备和诸葛亮、周瑜等人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甚至在曹操统治下的许都也不少人认定曹操意在代汉。此时有人建议曹操...

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魏蜀吴之间虽然相对稳定,但一旦出现可以借题发挥的导火索,比如称帝,就可能再一次挑起战端。而且魏国内部也尚不稳定,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头衔而赌上整个国家。况且,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无论从权力、待遇还是威望上,早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了,既然如此,那还在乎...

曹操为什么没有篡位??

其实曹操是个运气最差的人 刘备是皇叔刚刚出来就有张和关 孙加是世袭的 而曹操所拥有的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他其实还是个很传统的人 他不称帝首先是当时的政局他不想成为众箭之矢 还有他一直对自己的相貌不是很满意 历史上的皇帝都有个不错的样子 还有就是他刚刚开始就说了他要做的是一个...

曹操既然有称帝的实力,他为何到死都没有称帝?

还有一种原因是曹操的性格导致的,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曹操的价值观就是“不图虚名而处实祸”,在三国后期,当时曹操的权力已经位极人臣,跟皇帝也没有丝毫分别,所以在曹操看来既然自己的权力跟皇帝一般无二,又何必贪图虚名招致不可预测的灾祸。你知道曹操既然有称帝的实力,他为何到...

曹操为什么没有篡位?

也许曹操不称帝有为了其集团内部稳定的原因吧~~ 也有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但是我还是觉得曹操是忠于汉朝的曹操的雄才大略及豪迈进取深深透入他的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但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他说:“天命若对我开眼,我就做周文王”。历史上有诸多的对...

军事才能比刘邦强的曹操,为何没有一统天下呢?

军事才能比刘邦强的曹操一生当中是没有称帝的,主要是和曹操的政治理念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在东汉魏晋时期,整个政治时局是由士族掌握的,而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后。属于寒士家庭,虽然曹操在用人方面采取的是任人唯贤,但是整个情况是和大时代背景完全相反的,虽然曹操能够统一中国北方,这证明了曹操确实是有...

举一个例子说明曹操在小说中和历史中的不同表现,并说明原因。_百度知 ...

况且,曹操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但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他说:“天命若对我开眼,我就做周文王”。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虽仍为汉臣,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篡汉自立。《三国志》里陈寿对曹操的...

结合曹操墓考古,写一篇曹操评述

曹操本有一统天下之心,但是赤壁汉中受挫,外加年事已高,也只有暂时放下一统雄心了。他曾经说过,假若没有他,“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然事实如此,不过也是自誉了,没有他,袁绍,孙权,刘备等人都可能统一天下,其实他也就是其中的一个胜利者罢了。 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这点是一个很大的...

秦始皇灭六国哪么容易,为什么曹操一生都没有统一天下,哪曹操相比秦始皇...

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汉朝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

曹操当初实力那么大 曹操最后为何没有统一三国

刘皇叔,能从草鞋贩子变成一代帝王。曹操太监之后,就可以一统北方,做皇帝了。孙权如此强大,无人能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少了一条腿,没有建造自己的王者金字塔。我们再来看看。刘备有自己的军事顾问吗?谁是战略家?庞统算的上宰相。诸葛亮算得上是将。张飞叫将军,不是统帅。刘备才是总...

一统天下下载 一统天下源 三国:一统天下 三国谁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攻略 虽有槁暴 虽有嘉肴 m.lizhi.fm 虽有嘉肴原文 礼记虽有嘉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我在网上买了票,到取票的时候,我把订单号不小心删了?请问我该怎么... 在网上订了高铁票,不记得订单号,如何进行交费操作 用自己省份证在网上买的票,订单号搞忘了可以取到票吗? 珠宝设计画立体图的基本功是什么珠宝设计画立体图的基本功是什么呢_百... 你在太原吃过哪些特色面食? 林兰友生平仕途 太原哪家的面食好吃?有什么特色呢? 太原的哪些面食店十分有本地特色? 太原的面食有哪些 太原值得打卡的面食店有哪些? 猫这样的呕吐物是什么?连续好几天了 东汉末年,曹操已经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皇帝也成为傀儡,但他始终为什么不当皇帝? 曹操手握兵权,为何最后没有当成帝王? 咨询,请问插画专业会学什么课程 如何做个合格的员工的感想500字左右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是何意思 儿童插画师应该学什么专业? 有篇文章是关于责任的?请写出感想! 请问“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中“有政”和全句如何解释? 插画设计属于什么专业 如何在学习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施于有政,是以为政 插画是美术专业里的什么专业啊!急………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 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习心得 大家对责任有什么感想 离婚时如何证明对方逃避债务 为了躲避债务,把财产转移了怎么办 蔗糖溶液是右旋物质还是左旋 蔗糖的结构式怎么写? 我家的猫咪连续几天有呕吐症状,是什么原因 三国时期,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现在苹果5多少钱啊? 猫连续呕吐几天仍有精神 曹操说的对,如果他不做王,谁做王;这天下让曹操说对。老百姓不做王,永远不能主宰命运 小猫呕吐不止,连续4天了,要怎么办 曹操距帝位只一步之遥,为何没有迈出那一步? 曹操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偏要立一个傀儡皇帝 小猫猫连续几天呕吐,得了什么病 苹果5现在多少钱?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 猫咪连续吐了五天 苹果5现在要多少钱 曹操一心想称帝,明明有机会却又为什么不愿意呢? 曹操为何不肯那么快立帝? 苹果5现在要多少钱? 我家的猫这几天一直呕吐,怎么办? 曹操没有称帝是不想还是不能? 我家小猫咪近几天一直在吐,几天了,它还是要吃饭的,求告知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