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1: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59
面对年幼无知的孩子不分场合吵闹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很无奈。因为有时候无论你怎么好说就是不管用,最后没办法只能通过吼骂威胁的方式来让孩子安静下来。这种方式对有些孩子或许管用,有些孩子则会从吵闹变为哭闹,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吵闹”在公众场合带来的不良影响呢?本文将讲诉一个有趣的物理学实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一次,孩子便能深刻明白“安静”的含义。
孩子总是不分场合的吵闹?一个物理学“费盐”实验,让孩子学会控制“音量”
爱吵闹是孩子成长中一种天性的释放,这是大多数孩子必经的过程。但孩子不分场合地吵闹难免会引来周围人的非议,有些孩子能够被家长劝导或是震慑住,但有些孩子就是软硬不吃。对于这类的顽皮孩子,家长可以试试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在公众场合要控制自己的“音量”。
“费盐”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①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空杯子(红酒杯最佳)、一袋盐、保鲜膜;
②将三个杯口都盖上保鲜膜,盖紧无缝隙;
③在每个杯口上的保鲜膜洒上等量的盐;
④拿出一个杯子,另外两个杯子放远一点。分别让孩子用最大的声音对着第一个杯子用持续的声音叫喊;然后再用中等的声音对着第二个杯子叫喊;用很小的声音对着第三个杯子叫喊。孩子每次与杯子的距离要相同。
⑤分别观察三个杯子上盐的反应。
实验结果:
①当孩子用最大的声音对着第一个杯子叫喊时,可看到的现象是:杯子上的盐自动向上喷射,且喷射的幅度很大很快。
②当孩子用中等的声音对着第二个杯子叫喊时,可看到的现象是:杯子上的盐也是自动向上喷射,但喷射的幅度和速度相对较小。
③当孩子用较小的声音对着第三个杯子叫喊时,可看到的现象是:杯子上的盐部分向上喷射,且喷射的幅度小速度慢。
“费盐”实验原理
“费盐”实验运用的是一项物理学中声传播的2个原理:①声音是有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波,并通过介质(空气、液体、固体)进行传播;②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则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这个实验中当孩子的声音引起杯子内空气振动,从而也引起了保鲜膜跟着一起振动。所以人肉眼能看到的就是保鲜膜上的盐会随着孩子的叫喊声而发生共振,且声音越大,物体(盐)的振动幅度也会越大。
家长如何通过“费盐”实验让孩子明白在某些场合学会“安静”
在年幼时期的孩子,他们经常不分场合地产生吵闹行为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声音大小,家长经常对着孩子说“嘘,小声点,不要打扰到别人了”。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年幼的孩子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被吵)的体验。
所以家长在带着孩子做这个实验时,一边给孩子讲述这个实验的原理,一边联系生活中孩子的声音做类比。比如当孩子用最大的声音去对着杯子叫喊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知道吗,你刚才的声音好大,你看盐都被你吓跑了。上次妈妈带你坐飞机,你也是声音这么大把一起坐飞机的叔叔阿姨吓得不行,下次不要这样了好吗”?
对于在公众场合不听家长劝告的顽皮孩子,家长不如试试做个小实验,让孩子认识声音产生的原理及影响。通过孩子声音与盐的反应,孩子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声音大小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家长加以言语引导,孩子便能从中理解“音量”的含义。当然,这个物理小实验还能让孩子从中收获不少知识哦。
除了用做实验的方法预防孩子产生吵闹行为,还有什么方法?
幼年期的孩子由于心智不成熟,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通过各种奇思妙想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精力。在家里翻箱倒柜,吵吵闹闹家长都可以理解,但在公共场所,作为没有带孩子经验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吵闹行为。所以家长要学会运用一些方法预防孩子产生吵闹行为。
外出前,约法三章
家长每次在带孩子外出前,提前要和孩子说明去哪里、路上可能会经历什么、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和孩子约法三章,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为了避免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家长带着孩子外出前做好交流非常重要。
孩子作为外出人员中的参与者,家长也要学着给予孩子尊重和选择权,这样才能提前规避一些外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孩子也能够更好地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
根据孩子喜好或不可预料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可以安慰孩子的东西
带着孩子出门前,为了避免途中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家长要根据平时孩子的习惯爱好,准备一些可以安抚孩子的玩具或是事物。以防在不可控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拿来应急,这些东西家长最好随时放在身边。比如孩子当天坐车觉得很不舒服,家长随身要带一些晕车药或是缓解不适的零食,以便随身拿出给孩子服用。
平时要言传身教公众场合的社交礼仪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给孩子讲解公共场合礼仪规范,比如通过一些小故事讲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等。除此之外,家长言传身教的礼仪才更容易让孩子铭记于心,这种礼仪藏在生活中各种小事里,家长可以一边做一边给孩子讲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加深孩子印象。
适当赞扬孩子
带着孩子外出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得很好,家长可以适当地用言语表现孩子“宝宝,你今天怎么这么棒,不吵不闹,越来越乖了哦,如果你能够坚持到我们到家都这么听话,那就最棒了”。给予孩子适当的夸赞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荣誉感,孩子会因为被夸赞而让自己做得更好。
家长要学会了解孩子发生吵闹背后的原因
孩子在公众场合发生吵闹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对症下药。孩子的吵闹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家长不要一味地使用吼骂的方式来伤害孩子。
精力过于旺盛
幼年时期的孩子由于每天有着充沛的精力,且天*玩乐。有时候家长带着孩子坐在车上,孩子也总是这里摸摸那里看一看,甚至还能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似乎有着多动症似的。其实这与孩子的天性有关,所以孩子很难像大人一样能够坐着一动不动保持安静。
对新事物感到好奇
家长带着孩子去到一个新奇好玩的地方时,孩子由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新事物,所以难免会对新环境的食物感到好奇和有趣。在这种探索*的驱使下,这里摸一摸,那里瞅一瞅,还时不时蹦出“十万个为什么”出来,这是孩子认识新环境的一种表现。
觉得无聊
平时习惯影响
有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吵吵闹闹习惯了,家长也从不会去教孩子或是纠正孩子这些行为,从而也就导致了在公共场合也和家里一样,不懂得公共场合的社交礼仪。
孩子在公共场合发生了吵闹行为,家长该如何做?
孩子在公众场所已经产生了吵闹行为,这个时候家长除了安抚和教育孩子外,同时还应对周围人进行致以歉意。这也是对孩子一种言传身教的体现。
不要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
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时,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有些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打骂而变本加厉地哭闹,制造更大的噪音;还可能让孩子蒙上心理阴影,觉得家长在这么多人面前不尊重自己,从而失去自律性,甚至变得内向自卑。
孩子发生吵闹行为,家长要及时道歉
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发生了吵闹行为打扰到了他人,家长一定要及时地主动道歉,避免矛盾的发生。同时,这也给孩子上了一堂言传身教的课程,是有教养的体现。孩子也能从中反省到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有所收敛。
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孩子好好“说”
孩子在公众场合发生了吵闹,家长先不要急着责怪或是吼骂孩子,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吵闹的情况。是孩子不舒服了还是孩子觉得厌烦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严肃提醒孩子“现在在公众场合,吵闹是不对的”,然后进行适当地安抚孩子或是和孩子玩一些亲子小游戏。
孩子如若不听劝,还是执意吵闹,家长不要对孩子使用一些过激的方法,比如打骂。这样反而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一发不可收拾。实在控制不了,那就带孩子到安静的地方好好“说”,并告诉孩子如果再这样只能立刻回家不玩了,如果不愿意回家就要尊重公共场所秩序。
有些家长为了图一时的效果而对孩子采取“欺骗”的方式,比如有些家长承诺如果保持安静就给孩子买某个玩具,最后孩子做到了,然而家长的承诺却没兑现,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
欺骗教育会让孩子有样学样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也会是什么样。家长不要为了哄好孩子,图一时的效果,而采取一些欺骗孩子的小手段来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爱说谎,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欺骗教育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幼年时期的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如果父母经常欺骗孩子,孩子会觉得非常失望和心痛,从而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欺骗教育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如果父母经常性欺骗孩子,会让孩子逐步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会认为父母做什么都在欺骗他,即便有时候父母是说的真的,孩子都会抱有怀疑态度。
欺骗这种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尽量不要使用。偶尔的善意谎言可能对孩子无害,但是经常性的谎言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家长不要为了图一时的效果过度滥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3:00
及时教导。在公共场合吵闹时,应制止孩子,跟孩子说明白不应在这场合吵闹,让孩子心里记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3:00
我们家孩子也有这种情况,我每次也是很生气,然后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越是这样我就越不理他,你需要什么必须等没人的时候再告诉我,不可以吵闹,后来就挺好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3:01
我觉得可以跟他讲一下这种行为的危害,他慢慢的就会懂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