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05
我的建议是三步走:
围观过公司不少实习生和来咨询的年轻人的案例,主要分两种人:
第一种*体有规划,有想法,但是在实操中有疑问,这种小伙伴我很喜欢,因为他们问的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我可以给具体的答复。
第二种人没有清晰的方向,只是在遭遇到不顺利后,想问一下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把错过的机会再弥补回来。和这种小伙伴聊,我往往自己也会很难过,很着急,但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手里无论是多好的工作,都会迷茫。
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好工作的定义是不同的。
举几个例子:
华为好不好,无论从企业品牌,公司平台来说,华为都是国内一流的平台。但是新员工要军训,压制个性,你发现接受不了,怎么办?
四大好不好,起薪有保障,涨薪稳定,升职预期清晰,但是你不喜欢枯燥的审计工作,想做营销,怎么办?
宝洁好不好,这可是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从宝洁出来的营销人在市场上一准被哄抢,但是你性格内向,不喜欢做营销,怎么办?
第一份工作好不好,不完全看钱、不完全看公司的名气,更关键的是看: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并不复杂,从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市场需求度出发,制定出:
「X年后,我希望在什么行业和公司里,做什么事情,影响一批怎样的人」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23岁-25岁是很特殊的年龄,离开了平静的校园,生活开始撒开步子狂奔,事业、爱情、家庭、子女纷至沓来。如果没有规划,就没有方向,就算走得顺利,也会焦虑,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多一句嘴,这些年遇到的小伙伴里,除了有规划和毫无规划的小伙伴之外,还有一种人,叫做假装有规划。
比如,当年的我,自以为有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明确,实操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当年读书那会儿,我也不算是一点没为毕业打算,我实习过电商公司、外贸公司、当过学校老师,还做过做翻译。要说职业规划,大约就是升职加薪晋升管理层,这个目标太宽泛了,对我找工作没有任何指导。
我想去外企,但面试国企发现人福利超好的时候,我就改了主意;
我想去大企业,但是后来初创公司给的钱多,我就去了初创公司。
最后发现吃了大亏,一开始的钱多,也就是每月多一两千,但是初创公司没有完善的涨薪制度,而在初创公司的工作也无法给我好的背书,导致3年后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薪水仍然是5000。
说多了都是泪,别人写职场都是分享成果经验,就我tmd在写血泪教训。
第二步:行业选择: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如今,所有的小伙伴都想去互联网行业,包括我。
可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规划适合互联网公司?又有多少人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大热,所以挤破头要进去?
领英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调研报告发现:
80后的第一份工作首选行业分别是:互联网9.7%,高科技8.3%,电子芯片6.1%;到了90后,互联网就一家独大了(17.7%),紧随其后的金融8.2%,高科技6.1%,加在一起都没有互联网行业多。
理论上说,到了今天,不同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互联网求职越来越方便,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职场新人都奔着互联网来了,求职路反而也越来越窄了。
进入下半场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公司谈得不再是扩张业务,做大规模,设计百万量级的产品或活动;而是控制成本,单品利润,转化率。
我一位BAT出身的大哥前两天和我聊天时,就冒出来一句:
中兴(被裁高管跳楼)这种事,互联网5年内,大概率也会发生……
我知道大家都爱互联网,但这不是唯一成功之路。
没有哪条路,是一定正确的,有的只有适合你的路。
进入互联网行业,你可能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通道,但同时也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部分个人时间;如果你身体不好,更要慎重,互联网行业就不适合身体不太好的小伙伴们,加班是一方面,更重的是精神压力,我有在几个在互联网公司的小伙伴干到情绪抑郁的……
如果你追求的是稳定,那么国企和*机关,相对来说更加合适,但那个时候你放弃的是职业发展的速度。
选择稳定,不是错误,当年明月在基层干部的岗位上,码出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畅销书,放在互联网公司,他100%没空腾出手码字。
当然,我会鼓励有清楚规划,做好准备的小伙伴们去互联网公司,因为刚刚毕业的小伙伴,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可以把一些私人时间放在自我提升上,拿到更好的工作背书、学历背书以及项目背书,为之后的升职、加薪,和跳槽做准备。
如今选择互联网行业显然是最受职场人欢迎的方向,但互联网行业内千差万别,分门别类,哪些企业才是真正的风口,哪种企业只是蹭了一个互联网的名头,就需要新人仔细鉴别了
第三步:公司选择:越了解公司,越懂选择:关于职场第一份工作,我说过自己的观点:
即使挨骂也要说:刚毕业,就别去初创企业了
尽量选大公司,容错率更高,成长的基础更好,未来跳槽的背书更好。你对小公司所有的认可,最后大概率都是幻觉。
但文章的评论里,很多小伙伴来抱怨:「这道理用说吗?我想去大公司,但没有机会啊。」
是的,求职面试是双向选择,并不是所有小伙伴都有足够好的运气进入大公司。
而选小公司,对职场新人来说,就要特别慎重。
想要在未来跳槽时受到雇主青睐,就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企业背书。通过第一次求职,我们希望能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背书,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挑出小公司中的潜力股:
要避免上当受骗,重复李文星的悲剧;
要避免进入毫无进取心的小公司,导致未来跳槽缺乏足够好的背书;
要避免跟错领导,好的领导往往迅速帮助我们适应职场,而糟糕的领导往往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未来求职。
互联网上有足够充分的信息,关键是我们需要学会找到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举个例子
李文星在找工作时花了1万多上了所谓的培训班,并没有学到有价值的课程。
但在求职选择时,他并没有花精力去调查一下目标企业"北京科蓝"的问题:这家公司在天津根本没有分支机构。
前车之鉴,警惕招聘网站里的那些恶魔之手
以我自己为例,每次面试前,我大约要至少花3个小时,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同时也确保我在面试中充分了解公司的需求,我会事前做调查的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属于哪个细分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公司情况(是否上市,融资情况,上市看财报和券商点评,没上市看融资和虎嗅36氪的评论新闻,覆盖城市,工作地点……)
公司架构(岗位汇报给谁?带多少人,部门在公司内部的定位……)
产品情况(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最核心的产品是哪一种?B2B业务的话,就问客户是谁;B2C业务就问覆盖什么人群类型;互联网产品就关注日活月活APP下载量百度指数)
竞争对手(公司核心产品的竞品有哪些?它们的融资情况如何?公司和竞品在细分市场上的排名如何?)
上司和创始人(对于大公司来说,你的直线上司非常重要,去LinkedIn搜上司的履历,挖掘一些背景信息,去知乎看看公司过往的一些评论和回答,都是我的必修功课;而对于小公司来说,体系不完善,很多工作都依靠创始人推动,所以创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能找来融资,找准业务方向,一将*累死千军)。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不是所有信息都有必要查,但对于要加入小公司的职场新人来说,了解公司情况、产品情况、竞品以及创始人,非常重要。
对于不太会利用搜索工具的小伙伴们,可以直接用懒人工具天眼查,花不了太久时间。
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负责,把上下班地铁或者午餐时打游戏看小说的时间挪出来一部分,为求职面试做准备,又没有什么损失。
很多小公司招人不易,所以会在面试时,过度夸大公司,甚至把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蓝海行业,公司快速扩张,明年就能上市……但实际上,公司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作为求职者,就像HR会确认你的每一段履历真实性一样,你也需要确认面试官的介绍也是真实靠谱的。
说了许多,大家可能发现,我并没有提第一份工资。
第一份薪水很重要,但相比职业发展规划,还没有那么重要。我常和年轻人说,如果不是太缺钱,尽量挑大公司,而非给钱多的小公司。
我的第一步没有走好,但我的第一份工资相当高,05年毕业的我每个月拿着4000+的薪水,2000津贴,高过不少刚毕业的同龄人。
但回顾下来正是这份所谓的高工资捆住了我。让随后的职场做得非常坎坷。
所幸我一直在努力追赶,运气也很眷顾我。但我一直会想,如果第一家公司选对了,或许今天的我会发展得更好。
当年的我,太看重一个月多1000-2000的收入,却忘记了职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事情。职场第一年的工资多1000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未来的钱可能要多出30-40万一年。
把这些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05
应该,因为大公司可以很好的锻炼人的能力,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对你以后的人生都会有重要的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06
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去大公司,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