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5:08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09 06:50
沈从文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改为古代文物研究,我个人觉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一件事。他的文笔没有任何的花哨处,也没有那么多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在里面。就是平平淡淡的叙述着自己想说的东西。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本为汉族,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晚年时选择了苗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9 03:58
一、语言简洁,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从文对于人物形象,经常不做客观的描写,而是主观叙述,着墨不多却非常传神。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对话等方面的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用语如诗,具有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将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具有诗情画意、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还能表现亲切、爱怜的情感。而沈从文对拟声词的运用,使他的小说所构建的“湘西世界”更加生动鲜活。
三、具有浓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说中描述性的名词蕴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将谚语、俗语、民歌等巧妙的运用到小说中。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他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故事、传说表现得栩栩如生。
四、源于生活、朴实传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流畅的白话口语使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活泼自然,个性鲜明。沈从文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作品中的人、事、景,简洁明了。因为他所用语言贴近生活,切合下层人民的身份,使小说呈现出生活性,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五、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