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4: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09
全村基本姓氏“卢”据当地族谱称,因为村里有六水汇聚而始称“六源”。传闻明嘉靖年间,六源有五位秀才携一书童进京赶考,结果六人均中了进士。于是后来就改成现名,意为六人科举及第。六科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鹿窠”,意为野鹿群集。
卢氏的始迁祖是在宋淳祐年间从缙云迁居于此。*《瑞安县志稿》就曾提到六科卢姓来源。 “六科卢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占地370平方米,分两进。前进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石砌台基条石压面,重檐悬山式屋顶,柱头个拱七踩单抄双下昂。后进为正殿,面阔五问,迸深四间,明间抬梁式构架,次稍间穿斗式构架,悬山式屋顶。大井中有戏台,建于乾隆八年(1743),平面呈方形,深阔各4.35米,4柱,歇山顶,柱头斗拱七踩双下昂,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全祠布局典范,用材粗壮,举架高敞,拱瓣明显,是明清之际典型的木构祠字建筑。
这里的旗杆是不落地的,因为祖上是靠钱捐买功名。在六科,据说也有一条“双芯路”。这条“双芯路”是指文官武官各行其道,但没人知晓到底为何方人氏。“双芯路”如今已被水泥路面掩盖了。
经三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比较完好。据说也是瑞安市目前唯一一座有确切建筑年代的清早期祠宇建筑。祠堂内的一座建于乾隆八年(
1743年)的古戏台,平面呈方形,深阔各4.35米,顶部的藻井随着“出将入相”的远去也褪色了。
没有褪色的是那金字家训屏风,被族人视为宝贝。这幅屏风由12片单屏连在一起,每片高2.3米、宽0.4米,上有用金粉写的清代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朱子家训》,落款为“余庆堂主人敬书”,时间为乾隆戊戍三月。算起来有300多年历史。屏风上雕有八仙过海的八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法娴熟。 被当地人叫之“东山坟”的卢金峰墓,据称是瑞安古代坟墓建筑之最。
这座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坟墓,在六科村的东山南坡上,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由“墓”和“享堂(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两部分组成。墓依山起势,自下而上逐坛收缩,下三坛为拜坦,皆用刨面白石铺面,左右置踏跺。第四坛为墓室,中有龟背状隆起封堆,后面正中立墓碑一方,上刻“金峰卢公墓”5字,碑额山字形,刻卷云纹。第五坛中为神龛,青石构筑,建在石砌须弥座台基上。三重檐悬山式屋顶,屋脊置鸱尾吻兽。各坛两边皆有屏风墙,神龛内外壁、明间额枋、须弥座束腰以及屏风墙上青石均刻有人物故事、走兽、翎毛、花草、云水等高浮雕画像。
因为此墓形制的豪华与显眼,曾遭到盗贼黑手的摧残,加上经历上个世纪*年代的“折磨”,一些浮雕造型也遭到了“杀戮”,以致如今看到的是一副破败相。该墓因为属温州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明代墓葬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于1990年被列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有关此墓维修工程方案通过评审。据卢献光称,进入实施阶段尚需一些时日。 卢金峰坟墓颇为引人注目,但有关卢金峰的生平却知之甚少。卢氏族人提供的谱牒资料显示,卢金峰为人明敏,才力出群。充邑粮长。急公全私,族党亲戚,咸倚庇焉。他先后娶了三房却俱无子嗣。
据此看来,民间的传闻还是有些依据。
当地还遗存据称他手里所建门台的残件……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遗存等着人们去探究? 六科村的昭福寺,据称为元末年间建造。该寺目前仅有后殿系老建筑,一个重达240公斤的铜钟如今下落未明。明朝温州大诗人何白还为该寺书写匾额“烟云旅泊”;清朝乾隆年间,探花孙希旦曾献匾额“南海慈云”,但原匾已毁。
据说明朝年间,刘基还曾为此寺的重修而捐款,当地人称此寺梁上落款有“刘基赠银叁拾两”字样。关于这个细节,延福寺里一位老伯向我们出示了一份由文成县南田伯温文物图书馆(章)在1996年2月3日出具的“证明”,现据该复印件摘抄部分文字以供参考:
据瑞安佛教史略及詹岳鹏著“陋室拾零”记载,元统35年重修该寺时,明开国功臣刘基曾助银五十两。据卢氏宗谱记载,历史名人刘伯温嗣孙刘世延鼎建昭福寺,后圮。刘文成匾留四字“洞天三宝”等无疑…… 余庆堂戏台主人是谁?他为卢氏哪位先人敬书家训,有何特定背景?卢金峰为何建造豪华坟墓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而在距离瑞安城关显得有些偏远的这么一个地方,当年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环境呢?
感觉中,永安好像一部缺损的书,缺页部分似乎有着挺大的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