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2 1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02:50
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当皇帝的24年时间里,他做了很多功利千秋的事情。例如要北征阿鲁台,解决大明边患,开疆扩土;主持编修永乐大典,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知识文化宝库;支持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朱棣的文功武略都体现在他给后人留下的财富和功绩之中……
迁都
其实,朱棣在位期间还曾经花20年时间去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迁都。朱棣召集群臣商讨将京城迁到北平之时是永乐十四年,但实际上早在永乐四年,朱棣已经开始了他的迁都计划:
1.永乐四年,朱棣已经在北京城修建皇宫。
2.朱棣多次北伐,均以北平作为大本营,为日后迁都做好准备。
3.朱棣还花了5年时间打通南北漕运,方便物资的运送。
4.朱棣在永乐七年在北平修建长陵,显然朱棣打算自己死后丧葬在北平。
朱棣
通过这几件事,可以看到朱棣迁都的决心。这几件事完成到一定进度之后,朱棣才召集群臣,公开表示迁都。此举毫无疑问地遭到群臣的反对,反对的原因虽然很多,表面上的主要原因是:1.耗尽国家财力,劳民伤财;2.南京是太祖成就功业之地,乃龙兴之地,不可弃;
这些理由朱棣早就想到了,朱棣坚持迁都也有他的原因:1.北平是朱棣的龙兴之地;2.北平更接近大明的中心,有利于对全国的掌控;3.表明了朱棣开疆扩土、镇守国门的决心;4.朱棣在南京抢了建文帝的皇位,心中始终有阴影,在北平就放心多了。
所以,迁都对于朱棣而言是势在必行的,他召集群臣公开此事,只是知会群臣,而不是真的商讨。在遭到反对之后,朱棣对所谓的反对派进行打击,反对的声音顿时变小,迁都得以顺利进行。
迁都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同年年底,朱棣正式下诏迁都。迁都的过程虽然顺利,但明朝真正把北平当首都却是在明英宗时期,而在此之前,反对迁都和把都城迁回南京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断绝。
在迁都之后,发生了两件事,让朱棣花费20年的心血才完成的迁都差点毁于一旦:
1.发生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紫禁城大火。这场大火使得修建完成仅百天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完全被烧毁。起因是遭雷击引发,这让朝廷中的一些言官和反对迁都的大臣有了足够的理由,纷纷上书给朱棣,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朱棣迁都,并提出将京城迁回南京,朱棣面临空前的压力。朱棣顶住压力,对一些言官及一些主张南迁大臣们进行打击,使反对声音再暂告一段落。
朱高炽
2.朱棣去世之后,明仁宗朱高炽却打算将京城迁回南京。只是朱高炽当皇帝未满一年,还没来得及开始南迁,就已经驾崩。要是朱高炽多当几年皇帝,搞不好真的将京城迁回南京,到那时,朱棣花费20年的心血完成的伟业,就真的白费了。朱高炽去世以后,虽留下遗诏,但继位的朱瞻基还是暂缓执行迁都到南京的计划,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继位,才真正确立北平为大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