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8 22: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1:25
自己少喝还是友好处的,多喝无益。\x0d\x0a\x0d\x0a好处:\x0d\x0a1.清凉、解渴,还可以开胃。\x0d\x0a2.补充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x0d\x0a3.啤酒当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还可以预防癌症。\x0d\x0a4.喝啤酒利尿,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x0d\x0a5.啤酒可以减肥,绝对不是一家之言,科学家有过研究。\x0d\x0a\x0d\x0a缺点:\x0d\x0a每天3瓶之内的啤酒几乎没有什么缺点,那么一点酒精对身体还不构成威胁!\x0d\x0a虽然啤酒有这么多优点,但是在上班和上学期间最好不要喝酒,司机朋友更不要喝酒!晚上回家喝酒最好,呵呵!\x0d\x0a您的观点很好,只要有正常的饮酒习惯,每天一瓶啤酒绝对对身体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些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喝酒的除外)。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1:28
长期大量喝啤酒有害健康。啤酒含酒精量一般是4%-5%,相当于白酒的1/10,一个人如果每天喝啤酒2升,即饮入纯酒精约100克,相当于50度白酒200克,长期如此,则会损害肝脏,引起酒精肝、脂肪肝等多种病症。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1:29
大家都明白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1:27
研究证实,过量饮用啤酒,不但起不到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动脉血管硬化、心脏病和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另外一些慢性病,如慢性胃炎患者就不宜饮用啤酒,因喝啤酒会造成胃黏膜损害,引起病人上腹胀满、烧灼感加重、嗳气频繁、食欲减退。萎缩性胃炎病人症状尤其显著。啤酒以大麦为主要原料,我国医学界认为,大麦芽有回乳的作用。用大麦芽酿成的啤酒,会抑制奶水的分泌。所以,哺乳期妇女最好不要饮用啤酒。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1:24
您的情况属于过量,伤及到肝功能才会导致您所说的上述情况,请看下面的分析。 喝酒应适量,啤酒只含有4%程度的酒精,刺激少,被医师推崇。自古以来,适量的酒被认为"百药之长",只要喝的方法得当,不过量,酒确实有益于身体的,能起到健体强身之功效,对于心血管疾病有预防效果,但是每天超过白酒一杯,啤酒一瓶就不妙了,会将保健效果归零,而且当每天超量,先不管肝脏负担,还反而会增加心脏病发生。因此科学家建议,白酒每天就是一杯,啤酒每天就一瓶,不多不少,对于健康最有好处。不管喝红酒或喝啤酒,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具有降低的效果,但是喝红酒者的保护效果最好,每天喝22-32g酒精量的红酒能降低约33%的心血管疾病与癌症发生,而不管喝红酒或啤酒,或是两酒均爱者,每天只要适量饮酒,对于心脏健康都是有帮助的。英国King'sCollege及StThomasHospital的专家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年轻男女想保有一身健壮骨骼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喝一杯啤酒。每天喝啤酒,可以提供大量天然来源的硅元素,对于骨骼健康非常地有帮助。此外,使啤酒会有苦味的HOP(啤酒花)是含有一种女性荷尔蒙,这一种成分具有美容和减轻压力的作用。 但是过量有会怎样呢?任何东西吃喝过量,都会有害,酒亦不例外。饮酒过量会使你易患许多其它疾病,喝酒者患肾脏病和肝病的机会高于平常人。过量饮用,会造成酒精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导致延脑麻痹;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黏膜,令人患慢性胃炎,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酒精还会降低主要男性苛尔蒙---睾丸酮的水平,影响男性的生殖力及后代的健康。对于男性青少年,则能延缓性功能的成熟。孕妇过量饮酒,可能使婴儿畸形,智力迟钝,甚至胎死腹中。对于肝脏病的患者来说,酒精的刺激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重病情。对于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高血压病患者,酒精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而且还能速溶缓效药物的外壳,使药力骤发过猛危及生命。一般来说,人们每次饮酒时,当液体中酒精浓度达到0.05--0.2%时,大脑的抑制功能减弱,记忆力减退,辨别力、集中力、理解力明显下降。此时,饮者往往丧失了往常的文明和礼貌,变得粗野,喋喋不休,夸夸其谈,东道西歪,甚或打斗闹事。当人的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4%,饮者就会陷入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体温下降,乃至丧失生命,长期较大量的饮酒,也可以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出现智力减退,慢性胃炎,肝、心、肾等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经常饮酒的人,往往不注意食物的营养,加上酒精能消耗体内的硫胺素(维生素B1)和烟酸(抗糙皮病维生素),从而促成精神上和器官上产生障碍,不可不慎。饮酒过量的人常有营养不良的现象。实验结果显示连很少量的酒精也会影响正常人的短期记忆能力。长期酗酒的酒徒因为维生素B1不足,会患严重的健忘症。 所以综上所述,您现在应该要将2-3瓶的量尽量控制在1瓶以内,以免达到不妙的情况,以健康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