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2 11: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8:21
东晋简文帝临终前学刘备托孤,在遗诏里写道:“尊敬的大司马,国家大事就托付给您了,犬子昌明,若是做领导的料,您就辅佐;若不是,那还是麻烦您自己挑起重担吧。”当时的辅佐人之一王坦之,请求气息奄奄的简文帝,改了这份要让东晋王朝提前歇菜的诏书:“请大先生效仿诸葛亮,辅佐幼主。”
在地方统领大军的桓温接到这份最高指示时,咬牙切齿地说:“老子想当天子,他们却让我当诸葛亮。”桓温满怀怨气无处撒,而手里有兵权的人很容易将怨气转换成杀气,桓温的杀气明显是对着他篡位的拦路石—修改诏书的王坦之和与王坦之同时辅佐朝政的谢安。
公元373年2月24日,大司马桓温回京。大小臣僚集中在郊区的新亭迎接。大臣们都猜测:桓温要杀两人,王坦之和谢安。
然而王坦之敢修改诏书,却不敢面对屠夫,他汗水湿衣,连手里上朝用的手版都拿倒了,大概和我们现在系错扣子差不多。只怪桓温太强大,连朝廷中有威望的老臣都白着脸,抖着腿。脸色没变,大腿没抖,说话没结巴的只有谢安一人。
谢安对王坦之说:“朝廷安危,就看咱哥俩的了。”桓温来了,谢安明知道墙壁后面埋伏着刀斧手,还是安然而坐,说:“您作为地方军事长官,应该防守邻国,怎么尽拿些刀枪藏在这里吓唬人呢?”桓温大笑,撤了兵马,居然和谢安坐下谈笑半日。一场政治危机顷刻灰飞烟灭。
当时能征服桓温这个一代枭雄的,绝对不是靠血气。你有血气,桓温这位文韬武略兼备、掌有重兵的枭雄,更有血气。也不能是简单正义凛然的呵斥。正义凛然也是一种怒,以怒制怒,只能导致敌人更大的怒和杀。
对桓温这种一流人物,征服他,只能靠风度。谢安赢了桓温的,就是风度。宰相的风度,是什么?是淡定。你不淡定,江山社稷何以淡定?想要淡定,就得心中少杂念,不要被一些东西挂着碍着。谢安的风度不仅是自己英勇而已,还要稳定一个集团的情绪,保全一个良好的局面。
当今读书人的修养是加法,各种人格修养,递加起来,堆成高峰,从学前班、兴趣班、奥数班一路堆上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堆成高峰,有时可能还会形成“挂碍”。谢安的修养却是减出来的。
视官职爵位如恶臭,将荣华富贵从修养中减出去。谢家是当时响当当的名家大族,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武官,谢家弟子都有份。唯独谢安,躲在东山快活,夫人催促说:“老公呀,看看你的兄弟们,都是当朝显贵,你还不出来给我争口气呀?”谢安听到要做官,好像嗅到恶臭一般,捏着鼻子笑道:“老婆呀,到时候恐怕躲都躲不了。”
不因外人傲慢而生气,将个人面子从胸怀中减出去。公元372年的一天,谢安和王坦之到桓温的心腹郗超府上去拜访,傲慢的郗超一直不出来见客,从朝等到暮,王坦之熬不住了,要先走人,谢安说:“难道你不能为了性命多熬上一会儿吗?”
新亭危机之后的十余年,谢安指挥江东子弟大败90万前秦军,他却悠然下棋,捷报来了,轻描淡写道:“小朋友们大破贼辈。”谢安如此描述,将胜败的挂碍从风度中减出去。
不仅减自己的,而且还减老百姓的。在谢安的主持下,东晋免除了农民一系列苛捐杂税,每逢灾害,就减免租税。
自己减一分,人格美一分;帮别人减一分,民心也多一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8:26
谢安说:“您作为地方军事长官,应该防守邻国,怎么尽拿些刀枪藏在这里吓唬人呢?”谢安以淡定和风度征服了桓温,灭掉了桓温杀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8:26
他告诉皇帝,橙子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才说出这样的话,你应该考虑,这是一个可以重赏的大臣,他为了国家的安危,可以冒着杀头的危险说话。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8:22
谢安说:您是大将军,保家卫国,怎么能拿这些武器吓唬我。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