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习俗舟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4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58
5月5日,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地面气候变化而创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一一立夏。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立夏不仅是一个节气,在民间还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立夏开始,天气晴暖,酷暑渐至,人们食量减少,容易掉膘退瘦,特别是孩子易得身疲肢软、厌食消瘦之症,称之为“疰夏”。因此,舟山立夏习俗大都与增强体质,身心健康有关。
记忆中的立夏是很有意思的,外婆或者奶奶会给孩子们准备好用丝线或毛线编织的袋子,用来装蛋,各家都会蒸或煮一盆蛋,鸭蛋、鸡蛋居多,鹅蛋比较少见,每个孩子去上学时一般都带有四五个蛋,到了学校就开始斗蛋,哪个蛋壳先碎哪个就算输,赢了自然洋洋得意,输家把蛋吃掉也挺美,因为小时侯我们相信老人说的“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
那天还要称体重,而且是用一种很大的秤,小孩抓着秤钩,提绳中间穿过一根毛竹,两个大人一提,秤杆上挂上相应的大秤砣,体重就出来了,抓着秤钩荡来荡去比较有趣.有诗云:“时逢立夏出奇谈,巨秤高悬坐竹篮,老小不分齐上秤,纽绳一断最难堪。”立夏称体重的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健康,身体不胖不瘦,防止“疰夏”,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现在称体重太方便了,这种方法估计没人再用了。
立夏中午以时兴的菜肴祭祀,全家团聚,吃立夏羹饭。午饭一般是吃糯米饭,饭中掺杂豇豆。按照中医理论,糯米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温胃补中、益气止泻之效。餐桌上必有茶叶蛋、脚骨笋、带壳豌豆、御菜等特色菜 。立夏为什么要吃茶叶蛋呢?相传民间有句俗话:“立夏吃只蛋,力气大一万;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立夏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其实从现代的角度看,这一习俗无疑对健康是有益处的。鸡蛋或鸭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再说茶叶蛋是用鸡蛋或鸭蛋加上茶叶烹煮而成,其营养价值就更高了。据医药专家告知:在所有饮料里,茶叶抗癌是第一名,还能保护牙齿。所以,立夏吃茶叶蛋,确有积极的科学意义。脚骨笋(其形如人体的腿骨),这又是立夏一道奇特的菜名。将竹笋切成三四寸许,放入锅内,用食用油、酱油、料酒和味精等烹制而成,寓意人们的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长途跋涉。带壳豌豆形如眼睛。旧时人们患眼疾较为普遍,为了消除眼疾,立夏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能像新鲜豌豆那样明亮清澈。说起御菜,这又是一个特殊的菜名,在舟山民间有个饶有风趣的传说。据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入侵中原,康王赵构为了逃避金兵,从临安(今杭州)到明州(今宁波),跨洋过海逃到昌国(今舟山)。康*弃舟登岸,金兵就尾随而来,他就落荒而逃,从蔬菜田里踩踏而过,把蔬菜踩得面目全非。谁知当天夜里下了一场春雨,这田里种的蔬菜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天居然恢复原貌,而且长得郁郁葱葱。于是,民间就把这种蔬菜称之为“御菜”,又称之为“君踏”,其意思就是“帝王踩踏过的蔬菜”。立夏吃御菜是人们祈求如御菜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终年生机勃勃,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健康长寿。
立夏的由来来历和传统风俗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
每年农历四月间,公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庄稼生长渐旺,多进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农谚:“立夏三朝遍地锄。”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农谚。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亦有过立夏节的习俗。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离乡旅居海外的 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鼎边糊“三字,就好像见到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 藉以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从鼎边糊传说来看,“做夏”吃鼎边,意义更深一层。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处处受到当地人民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几个胜仗,决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劳三军。料想不到,从长乐方向又闯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扑来。戚家军紧急集合准备迎战。乡亲们正在烧菜煮饭办酒席,准备庆功,但已无法开席了。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等一股脑儿混煮成高级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不消两个钟头,把倭寇全部消灭在海边。 “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8541387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59
是茶叶蛋 然后“拼蛋”(舟山话,具体怎么写我不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59
应该是“并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0
应该是碰蛋比赛~要么就是撞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