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瑛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4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28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新加坡,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常委。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查看全部16个回答
月经量少该怎么调理,月经不调的多种原因
月经量大提前是"气虚",量小延后是"血虚"月经量少该怎么调理,一个办法解决"气虚","血虚"
健信网络科技(江门)..广告
调理月经不调方法,月经不调的多种原因
月经量大提前是"气虚",量小延后是"血虚"调理月经不调方法,一个办法解决"气虚","血虚"
健信网络科技(江门)..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陈慧瑛简介
1、归侨女作家 2、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3.个人简介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常委,厦门市作家协会*,文联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并有《梅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入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连任三届市*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993年被*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4、生平经历 新加坡(俗称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现任厦门市*常委、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团成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市文联副*、厦门宝玉石学会会长、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界10年,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10年,勇于开拓创新,职业道德好,对业务精益求精,除做好编辑、记者工作外,还写出大量新闻、文学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评上高级职称,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党。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连续三届担任市*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分管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等,并兼任市作家协会*、文联副*。在依法保护、立法监督、引进捐赠等方面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引进、协助引进大量侨台捐赠,共约人民币8000万元左右。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获得社会各界好评。重视法制建设,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1983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散文集《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七十年)优秀散文集”大奖;1989年荣获*侨办及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侨界十佳”及“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授予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荣获联合国“世妇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为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特别嘉奖证书。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美)、《世界妇女名人录》、〈〈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名人录》(英)等辞书。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77 浏览23762017-11-22
关于陈慧瑛的资料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副*。 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其中《梅花魂》入选200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入选200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67 浏览91412020-02-24
陈慧瑛50字左右的简介
陈慧瑛,女作家。祖籍福建省,1946年生于新加坡。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芳草天涯》、《竹叶三君》等。 陈慧瑛,著名女作家、女诗人。现任厦门市*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兼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书香世家,后回祖国求学,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6岁起在正式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十几年来,在中国内地及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2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共500多万字,有各种作品在国内外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已出版《归来的啼鹃》、《月是故乡明》等16部著作,其中《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1989年举办的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
307 浏览27442017-11-28
陈慧瑛简介20字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副*。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其中《梅花魂》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中文名:陈慧瑛 外文名:Chen hui ying 别名:莺儿 国籍:中国福建厦门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加坡 出生日期:1946年 职业:作家、诗人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中文系 主要成就:文化传播、侨台立法、引进捐赠等 代表作品:《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 分享 人物所获荣誉与职位 厦门市作家协会*,文联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并有《梅花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入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连任三届市*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1993年被*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生平经历 新加坡(俗称星岛,也称狮城、星洲)归侨、祖籍福建厦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现任厦门市*常委、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团成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市文联副*、厦门宝玉石学会会长、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界10年,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10年,勇于开拓创新,职业道德好,对业务精益求精,除做好编辑、记者工作外,还写出大量新闻、文学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评上高级职称,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党。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连续三届担任市*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分管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等,并兼任市作家协会*、文联副*。在依法保护、立法监督、引进捐赠等方面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引进、协助引进大量侨台捐赠,共约人民币8000万元左右。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获得社会各界好评。重视法制建设,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 所获荣誉 1983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散文集《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七十年)优秀散文集”大奖;1989年荣获*侨办及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侨界十佳”及“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授予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荣获联合国“世妇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为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特别嘉奖证书。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美)、《世界妇女名人录》、《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名人录》(英)等辞书。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头衔 陈慧瑛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佳篇赏析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便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注:此文已选入: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6课。 康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7课。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4课。 《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帝,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春天,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眼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注:此文已选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 其外祖父 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 光明教育基金会(Yayasan Cahaya)属下的光明小学是间公立国民小学和幼稚园。前身是培本小学。培本公立小学始建1920年,由甘光区大众出钱出力,校舍是板屋亚答顶,校址是在下甘光区(现为海关税务局总部),当时以华语和福建方言授课。听老一辈说日本军阀南侵时,新加坡的黄庆昌老先生携带黄祖耀先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到印尼避难,黄祖耀先生曾在培本小学念过书。 1946年下甘光遭祝融光顾,一场大火,烧毁全部住宅,培本小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在洪镜湖(已故)、洪景山和林友赞(已故)等先贤登高一呼下,新校舍于1946年落成,于今旧校舍和宿舍还保留着。早期的校长有郑金殿、连啸鸥、蔡益生和黄小峰等教育界前辈。 1957年华文教育被封闭,改名为光明小学,由纪经有先生任校长,除了教国语(印尼文),兼教英文课。1959年另名光明公立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由艾莎女士担任,至1999年退休。现今的小学校长为巴克里和幼稚园校长达米尼娃蒂任职。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江东镇*公众网还有旅居新加坡的乡亲洪镜湖于1998年与旅居印尼乡亲洪耀裕联合捐资30万元,建设1.05公里长的村道——“仙侨路”及村口的碑亭。2002年洪镜湖又串联旅印乡亲洪嘉华联合出资15万元协助村里建设改水工程。海外乡亲造福桑梓的义举,为全村村民所传颂。
80 浏览26112017-12-15
陈慧瑛的外祖父简介
陈慧瑛的外祖父是洪镜湖。 洪镜湖基本简介: 洪镜湖先生,是晚清时候的一个举人,后来下南洋做生意,之后定居新加坡。但他一直保留着一些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自幼饱读诗书,能书善画,喜欢古玩等。 陈慧瑛基本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副*。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29
陈慧瑛
(福建省厦门市作家协会*、文联副*)
编辑 上传视频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副*。
中文名
陈慧瑛
外文名
Chen hui ying
别 名
莺儿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46年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中文系
职 业
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
文化传播、侨台立法、引进捐赠等
出生地
新加坡 星岛
代表作品
《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集》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头衔
3 重要作品
4 获奖情况
5 佳篇赏析
6 亲属成员
7 人物访谈
人物经历
编辑
新加坡(俗称星岛,也称狮城、星洲)归侨、祖籍福建厦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
头衔
编辑
陈慧瑛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重要作品
编辑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编辑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厦门市作家协会*,文联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并有《梅花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入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连任三届市*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1993年被*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1983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散文集《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七十年)优秀散文集”大奖;1989年荣获*侨办及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侨界十佳”及“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授予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荣获联合国“世妇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为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特别嘉奖证书。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美)《世界妇女名人录》《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名人录》(英)等辞书。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佳篇赏析
编辑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便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注:此文已选入: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6课。
康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7课。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4课。
《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帝,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春天,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眼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注:此文已选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属成员
编辑
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
光明教育基金会(Yayasan Cahaya)属下的光明小学是间公立国民小学和幼稚园。前身是培本小学。培本公立小学始建1920年,由甘光区大众出钱出力,校舍是板屋亚答顶,校址是在下甘光区(现为海关税务局总部),当时以华语和福建方言授课。听老一辈说日本军阀南侵时,新加坡的黄庆昌老先生携带黄祖耀先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到印尼避难,黄祖耀先生曾在培本小学念过书。
1946年下甘光遭祝融光顾,一场大火,烧毁全部住宅,培本小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在洪镜湖(已故)、洪景山和林友赞(已故)等先贤登高一呼下,新校舍于1946年落成,于今旧校舍和宿舍还保留着。早期的校长有郑金殿、连啸鸥、蔡益生和黄小峰等教育界前辈。
1957年华文教育被封闭,改名为光明小学,由纪经有先生任校长,除了教国语(印尼文),兼教英文课。1959年另名光明公立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由艾莎女士担任,至1999年退休。现今的小学校长为巴克里和幼稚园校长达米尼娃蒂任职。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江东镇*公众网还有旅居新加坡的乡亲洪镜湖于1998年与旅居印尼乡亲洪耀裕联合捐资30万元,建设1.05公里长的村道——“仙侨路”及村口的碑亭。2002年洪镜湖又串联旅印乡亲洪嘉华联合出资15万元协助村里建设改水工程。海外乡亲造福桑梓的义举,为全村村民所传颂。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陈慧瑛(7张)
人物访谈
编辑
*在厦门(十二)|“*同志与我是布衣之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29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新加坡,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常委。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30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新加坡,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常委。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31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副*。
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其中《梅花魂》入选200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入选200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中文名
陈慧瑛
外文名
Chen hui ying
别 名
莺儿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新加坡
出生日期
1946年
职 业
作家、诗人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主要成就
文化传播、侨台立法、引进捐赠等
代表作品
《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