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22: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2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因而“*”和“双性恋”这两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性取向群体,先不说理解、可能就连基本的尊重都难以做到。
而大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主要还是因为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些性取向和大众不同的人,被不少人主观臆断性的归于异类。然而,这些违背大众性取向类别的形成,其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性取向为*和双性恋的人,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性取向?
性取向并不是只有异性恋一种
性取向,又被称为性偏好、性倾向或性偏好,这是一个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对象的词语。而性取向的类型自然并不是只有异性恋一种(大部分人的性取向),同时还包括很少被人在意的无性恋类别,以及生活中相对比较常见的双性恋和*。之所以大多数动物都只会对异性产生吸引,是因为这样的取向更符合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驱使。
大部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女性会比男性成为*的概率更高,只是她们会更加隐秘而低调。从*的调查数据来看,美国大约有3.2%的男性和4.2%的女性都是*者,英国大约有5%到7%的人是*者,而我国2014年的*统计数据也达到了7000万左右。
而从双性恋的人口比例来看,美国男女双性恋人数分别占据了0.4%和0.9%的比例。如果将这个比例用来估算我国的双性恋人口数量,大约会在900万左右(仅供参考)。但是,截至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调查数据的比例发生怎样的变化,那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又或是双性恋人数,并不会因此而有太大波动。
如何通过科学解释不同的性取向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研究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什么,他的基因会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比如,在那些孪生兄弟中,如果其中一个是男*,那么他的兄弟有52%的概率会和他拥有相同的性偏好。并且,当调查的对象为异卵双胞胎的时候,两者皆为*的概率则下降到了22%。
研究人员在对已故*者,以及异性恋的身体构造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发现,*者下丘脑的某个细胞团,明显比异性恋取向男子的该细胞团更小。简单来说,这些性取向有所不同的人,就连大脑的部分构造也会存在差异。然而,我们暂时还不能确认这样的差异性,到底是发生在孕期、儿童期,还是青春期。
或许很多人有所不知,有一种新型性取向被称为自我恋,在他们的身体里似乎同时住着两个人。有时候可以像女人一样妩媚,有时又像男人一样阳刚,这两个不同的角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相互引用,从而产生了自我恋行为。比如,当他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自恋程度,不管是跟镜子里的自己说话,还是亲吻镜子里的自己,都像是在和另一个自己亲密对话。
为什么要科学的解释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性取向?或许有的人认为不重要,但那些同样认为生物因素是导致其他性偏好存在的人,则更能理解*或其他性取向的人,并对他们表现出更为接纳的态度。简而言之,倘若*、双性恋,乃至其他性取向都是天生的。那么,公众对这些人群的接受度会更高,从而减少很多异样的眼光。
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取向
除了刚刚说到的基因等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取向?倘若我们自身无法对自己的性偏好进行选择或改变,那么既定的性偏好又是从何而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是如何形成当下的异性恋、*,乃至其他性取向的?
当我们将家庭环境设置为盛气凌人的母亲和没有扮演好父亲角色的父亲,是不是更容易培养出男*的孩子?而那些占有欲太强的母亲,以及对女性怀有敌意的父亲所组成的家庭,是不是又更容易培养出女*孩子?
也就是说,*取向在撇开基因因素的时候,是不是还与他们所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有关?他们中的一些或许对异性存在害怕和仇恨感,所以才将性取向指向了和自己同性的人?还是他们在有幼年时期经历了特殊的生活体验?
又或是当前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对*者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有很多,但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这个方面,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关于性取向的很多问题还有待时间来解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尊重其他性取向形态的存在。
作者:石兰(抄袭必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27
拉拉是LESBIAN引申而来,就楼主的问题而言,我个人觉得可能现在女性对男性不是那么信任,而这种信任和照顾、体贴的感觉可以从女性身上得到,所以变得在路上能常见到拉拉,其实我觉得应该还是双性恋居多,只不过有一小部分的女性,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正确的适合的人,所以把一部分感情寄托在别的女性身上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28
双性恋和*区别就大了,*异性就没机会,双性恋照样可以结婚生子,照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那一面只能说是一种癖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