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战役进行了多长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8: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36
为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为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1951年6月1日,志愿军第47、第42、第20、第27军于新幕、伊川、鸡雄山、黑云吐岭一线构成纵深防线。至10日,中朝人民军队将“联合*”阻于“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相关内容:
1、西线以1个兵团从正面突击、2个兵团从两翼突击并实施战役迂回,分割围歼当面之敌。左翼,第9兵团司令员兼*委员宋时轮指挥5个军,迅速突破“联合*”防御。
2、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整个战线呈西南向东北斜线态势。南朝鲜军防守自隐里至东海岸一段,态势突出。中朝人民军队为继续歼灭“联合*”有生力量,使其难以抽出兵力实施侧后登陆,并多歼南朝鲜军以孤立美军,决定第3、第9兵团隐蔽东移,实施第二阶段作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37
中国人民志车和朝鲜人民军起于1951年4月22-6月10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进行的反击战。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多国部队八万一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量物资装备。
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队进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志愿军损失也很大。三八线初定,双方展开谈判。
概述
战役酝酿中朝人民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掩护了志愿军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DD钟地面兵力居优势。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尚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度的供应。
志愿军司令员兼*委员彭德怀,根据*军事委员会*****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经与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
扩展资料:
战役背景
1951年3月下旬,"联合*"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地区。这时,美、英、法等国对是否再次越过"三八线",以及用何种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发生了争论。
美国*在与英、法等国磋商后,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定在不扩大战争范围的前提下,继续稳步北进,待军事上占据有利地位后,以实力*为基础,或与中朝方面进行谈判,或继续其军事行动。
据此,"联合*"于4月初再次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
4月11日,"联合*"总司令D.麦克阿瑟因与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侵朝*上有分歧而被撤销一切职务,由M.B.李奇微继任"联合*"总司令。
4月中旬,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判断中朝人民军队可能于4月下旬或5月初发动攻势,遂决定以一部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他方向暂时转入防御。
此时,"联合*"的地面作战部队为6个军(军团)共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34万余人。第一线兵力为12个师另2个旅,第二线和后方兵力为5个师又1个旅及1个团。
其部署:美军第1军位于临津江两岸及涟川以西地区,第9军位于涟川以东至华川地区,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3、第1军团分别位于杨口、元通里、杆城地区。美军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空降第187团及南朝鲜军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春川、水原、原州地区。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8师位于大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37
实事求是是永远的真理。好大喜功是永还要得的坏毛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38
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俘敌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本次战役,是我军在朝鲜战局极端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入朝投入交战的;我军把疯狂进犯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朝鲜人民军赢得了整顿时间,使我军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同美军及南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增强了胜利信心,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主要经验是,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根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地修正作战计划,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以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捕捉战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战役的实践证明,夜战、近战和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后路,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战胜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有效战法。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没有能够歼灭更多的敌人。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此役,志愿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给美军第2、第7师和陆战第1师严重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并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南北地区,粉碎了"联合*"迅速占领朝鲜北半部的企图,迫使其由进攻转入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共伤亡3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是紧接着第一次战役进行的,战役准备仓促,时值寒冬而粮弹供应不足,困难重重,但我军将士不畏艰难,顽强对敌,取得了超出预料的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次战役由于正确地估量了敌我力量对比,适时调集兵力,增强了我军的优势。我军在此次战役中充分运用了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把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作为战役部署的重点,注意将战役迂回同战术分割包抄相结合,并获得了成功。此次战役表明,后方供应保障的状况,不仅影响着战役规模及持续时间,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战役的决心和部队的机动。我军在严寒地带欠缺作战经验,且后勤保障匮乏,以致在战斗中出现了大批冻饿减员,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联合*"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毙伤俘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37°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
第三次战役是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此役的胜利,将敌驱逐至三十七度线南北地区,粉碎了敌妄图据守"三八线"既设阵地以备再犯的企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敌人内部矛盾和失败情绪,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国际*影响,推动了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持续高涨。此次战役,我军采取了积极稳妥的作战指导方针;成功地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并在战术运用上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
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证明,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实行坚守防御作战是极其困难的,一般不宜采取。此役还充分证明,在艰苦而持久的防御作战中,大力加强思想*工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第五次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
"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共投入了十五个军的兵力,取得了胜利。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挫败了"联合*"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在此次战役中,我军在作战指导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打得急了一些"、"打得大了一些"、"打得远了一些"。此役证明,在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我缺乏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此役还突出地暴露出我军后勤供应不能适应大规模作战的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39
五次战役???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