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1:35
矿区位于沛县西南15公里的王店、栖山、唐楼地区,有公路通往徐州,交通方便。
姜梨园—魏老家铁矿包括姜梨园中型铁矿床和魏老家小型铁矿床。矿体均产于中性—中偏基性侵入岩与马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附近蚀变带中,矿体共4个,呈透镜状、似层状,长900—1600米,宽220—420米,厚9.24—32.40米,埋深140—840米。矿石主要为他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褐铁矿。矿石平均含全铁42%—51%,硫0.02%—1.47%,磷0.01%—0.09%。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矿床。
1960年,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四队在丰沛地区以圈定岩浆岩侵入体和寻找磁铁矿为目的,进行了1∶5万磁法测量,共圈定8个磁异常,部分做了钻探验证,但未见矿。
1971年,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五队),在魏老家地段进行铁矿普查工作,完成1∶1万磁法测量15.6平方公里,并用钻探手段对磁异常进行验证。1972年在魏老家施工的ZK02孔中,于319米深处见1.98米厚的赤铁矿。当时为加速吴庄铁矿的勘探,而暂时中断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1974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航测大队九〇四队在丰县—沛县地区进行1∶5万航磁测量工作,圈定了姜梨园和魏老家等17个航磁异常,为本区寻找磁铁矿床奠定了基础。
1975年初,江苏省地质局要求地质五队对丰、沛地区17个航磁异常进行验证。同年5月,江苏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简称物探队)二分队技术负责傅俊士和姚峰、王子明等,首先选择了形态较好的姜梨园等3个航磁异常,进行了1∶1万地面磁法测量检查,圈出了姜梨园局部地磁异常。由物探队和地质五队提供姜梨园验证孔的位置,江苏省地质局水文队用钻探验证,于1975年7月施工的ZK1孔,见磁铁矿34.82米。因此,江苏省地质局下达了关于丰沛地区开展富铁矿普查的任务,由物探队二分队继续在姜梨园—魏老家地区进行以磁法测量为主,重力测量为辅的物探普查找矿工作,至1977年底,共完成1∶1万磁法测量483.2平方公里,1∶2万重力测量293.7平方公里,在普查找矿中发挥了先行作用,提供了寻找铁矿的远景区,于1978年6月提交了《丰沛地区物探工作成果报告》。在进行此项工作的同时,江苏省地质局于1975年10月进一步要求地质五队,对姜梨园—魏老家成矿有利地段,以稀疏的工程网度对矿体进行控制,达到初步评价的工作程度。分队技术负责人王立举,王明德和李仅芳等,进行铁矿普查评价工作,此时江苏省地质局抽调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孙国民等,对姜梨园等航、地磁异常进行钻探验证。至1978年3月,两队在姜梨园磁异常区施工的钻孔中,共有14个孔见到了磁铁矿及矿化,水文队有1个钻孔(水5孔)见矿。在魏老家有8个钻孔见矿及矿化。1976年初,为配合该区铁矿普查工作,由地质五队牵头,地质局综合组和华东地质研究所参加的由10余人组成的丰沛铁矿专题研究组,组长唐方成,在搜集地质、物探及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1∶5万江苏省丰沛地区基岩地质图”,通过野外工作和各种取样分析,对获得的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床地质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归纳。于1977年10月,提交了《江苏省丰沛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初步认识》报告。
自1975年地质五队开始对姜梨园—魏老家铁矿进行普查评价工作以来,历经5年多的时间,完成钻探工作量5万余米(包括地质四队和水文队的工作量)。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矿床达到普查评价阶段的要求。于1981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沛县姜梨园魏老家铁矿普查评价地质报告》。获得可供利用的铁矿石储量1589万吨,其中富铁矿石823万吨。1982年,经江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提交的铁矿石储量,报告可作为地质详查或勘探的依据。
在普查找矿的过程中,航磁测量工作为寻找磁铁矿床圈定了异常范围,指出了成矿有利地段,地磁测量工作为进一步找矿确定验证孔位,提供了科学依据,物探工作起到了先行作用。
由于矿体埋藏较深,至今尚未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