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9:3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9:25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5、1905年:伦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7、1907年:迈克尔逊(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理查森(英国)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维恩(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
12、1912年:达伦(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内斯(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6、1916年:未颁奖
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19年: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现象
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31、1931年:未颁奖
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34、1934年:未颁奖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37、1937年:戴维森(美国)、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英国)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38、1938年:恩利克·费米(意大利)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39、1939年: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40、1940—1942年:未颁奖
41、1943年:斯特恩(美国)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
42、1944年:拉比(美国)发明核磁共振法
43、1945年: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45、1947年:阿普尔顿(英国)高层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46、1948年: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47、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
49、1951年:科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美国)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51、1953年:泽尔尼克(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2、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博特(德国)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53、1955年:拉姆(美国)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库什(美国)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54、1956年:布拉顿、巴丁(犹太人)、肖克利(美国)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55、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
56、1958年:切伦科夫、塔姆、弗兰克(苏联)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57、1959年:塞格雷、欧文·张伯伦(OwenChamberlain)(美国)发现反质子
58、1960年:格拉塞(美国)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59、1961年:霍夫斯塔特(美国)关于电子对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发现原子核的结构;穆斯堡尔(德国)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
60、1962年:达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
61、1963年:维格纳(美国)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及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梅耶夫人(美国人.犹太人)、延森(德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62、1964年: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苏联)发明微波激射器
63、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温格、费因曼(美国)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64、1966年:卡斯特勒(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共振方法
65、1967年:贝蒂(美国)核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能源的发现
66、1968年:阿尔瓦雷斯(美国)发展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共振态
67、1969年: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
68、1970年: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物理富有成果的应用;内尔(法国)关于反磁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69、1971年:加博尔(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70、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美国)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
71、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隧道效应;贾埃弗(美国)发现超导体隧道效应;约瑟夫森(英国)提出并发现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
72、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发明应用合成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进行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赫威斯(英国)发现脉冲星
73、1975年:阿格·N·玻尔、莫特尔森(丹麦)、雷恩沃特(美国)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提出核结构理论
74、1976年:丁肇中、里希特(美国)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
75、1977年:安德森、范弗莱克(美国)、莫特(英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76、1978年:卡皮察(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77、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阿布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的贡献,并预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78、1980年:克罗宁、菲奇(美国)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79、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美国)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的开创性工作;肖洛(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80、1982年:K·G·威尔逊(美国)提出重整群理论,阐明相变临界现象
81、1983年:萨拉马尼安·强德拉塞卡(美国)提出强德拉塞卡极限,对恒星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过程进行的理论研究;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反应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82、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证实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范德梅尔(荷兰)发明粒子束的随机冷却法,使质子-反质子束对撞产生W和Z粒子的实验成为可能
83、1985年:冯·克里津(德国)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84、1986年:鲁斯卡(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85、1987年:柏德诺兹(德国)、缪勒(瑞士)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86、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国)产生第一个实验室创造的中微子束,并发现中微子,从而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87、1989年: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原子钟中的应用;德默尔特(美国)、保尔(德国)发展原子精确光谱学和开发离子陷阱技术
88、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美国)、理查·爱德华·泰勒(加拿大)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
89、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90、1992年: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室
91、1993年:赫尔斯、J·H·泰勒(美国)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92、1994年:布罗克豪斯(加拿大)、沙尔(美国)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93、1995年: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
94、1996年:D·M·李、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发现了可以在低温度状态下无摩擦流动的氦同位素
95、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国)、科昂·塔努吉(法国)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96、1998年:劳克林、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崔琦(美国)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97、1999年: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98、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罗默(德国)提出异层结构理论,并开发了异层结构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杰克·基尔比(美国)发明集成电路
99、2001年: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100、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101、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02、2004年: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
103、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表彰他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JohnL.Hall,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表彰他们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104、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表彰他们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105、2007年: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106、2008年: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提出了对称性破坏的物理机制,并成功预言了自然界至少三类夸克的存在
107、2009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美国物理学家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获此殊荣
108、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09、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0、2012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塞尔日·阿罗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教授大卫·维因兰德因“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2013年: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2、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3、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分享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4、2016年: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5、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纳·韦斯,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6、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7、2019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8、2020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格兹共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9:25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具体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年,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E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年,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年,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年,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年,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年,空
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年,空
1920年,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年,空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年,西奥多年,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年,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年,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年,冯年,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年,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年,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年,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年,空
1934年,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年,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年,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年,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年,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年,空
1943年,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年,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年,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年,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年,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年,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1950年,奥托.P.H•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1951年,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1952年,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1954年,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Vigneaud)美国人(1901–)
1956年,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1957年,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1960年,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1961年,MELVINCALVIN
1962年,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1963年,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1964年,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1965年,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1966年,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1968年,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1969年,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1970年,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1971年,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1972年,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1973年,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1974年,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1975年,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1976年,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
1977年,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1978年,P.D. 米切尔(英国人)
1979年,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
1980年,P. 伯格(美国人);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
1981年,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1982年,A. 克卢格(英国人)
1983年,H.陶布(美国人)
1984年,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
1985年,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
1986年,D.R. 赫希巴奇、*(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1987年,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J.M. 莱恩(法国人)
1988年,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
1989年,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1990年,E.J. 科里(美国人)
1991年,R.R. 恩斯特(瑞士人)
1992年,R.A. 马库斯(美国人)
1993年,K.B. 穆利斯(美国人)、M. 史密斯(加拿大人)
1994年,G.A. 欧拉(美国人)
1995年,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1996年,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1997年,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
2000年,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年,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年,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年,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年,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2018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格雷戈里·温特尔(Gregory P. Winter)
201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202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9:26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孤独与沉思》 法国
2、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Christian Theodor Mommsen)《罗马风云》 德国
3、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ius Bjørnson)《挑战的手套》 挪威
4、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Frédéric Mistral)《金岛》 法国
何塞·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伟大的牵线人》 西班牙
5、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Henryk Pius Sienkiewicz)《第三个女人》、《你往何处去》 波兰
6、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Giosuè Alessandro Carcci)《青春诗》 意大利
7、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老虎!老虎!》 英国
8、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Rudolf Christoph Eucken)《精神生活漫笔》 德国
9、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瑞典
10、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特雷庇姑娘》 德国
11、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Polydore Marie Maeterlinck)《青鸟》、《花的智慧》 比利时
12、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Hauptmann)《群鼠》 德国
13、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吉檀枷利》、《飞鸟集》 印度
14、1914年未颁奖
15、1915年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 法国
16、1916年魏尔纳·海顿斯坦姆(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朝圣年代》 瑞典
17、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Henrik Pontoppidan)《磨坊血案》 丹麦
亨利克·彭托皮丹(Karl Adolph Gjellerup)《天国》 丹麦
18、1918年未颁奖
19、1919年 卡尔·施皮特勒(Carl Friedrich Spitteler)《奥林比亚的春天》 瑞士
20、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土地的成长》 挪威
21、1921年阿纳托尔·法郎士(Anatole France)《苔依丝》 法国
22、1922年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不吉利的姑娘》 西班牙
23、1923年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丽达与天鹅》、《凯尔特的薄雾》 爱尔兰
24、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Władysław Stanisław Reymont)《福地》 波兰
25、1925年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皮格马利翁》、《圣女贞德》 爱尔兰
26、1926年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ia Maria Deledda)《*之路》 意大利
27、1927年亨利·柏格森(Henri-Louis Bergson)《创造进化论》 法国
28、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Sigrid Undset)《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29、1929年保尔·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德国
30、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Harry Sinclair Lewis)《大街》、《巴比特》 美国
31、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Erik Axel Karlfeldt)《荒原和爱情》 瑞典
32、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福尔赛世家》 英国
33、1933年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Ivan Alekseyevich Bunin)《耶利哥的玫瑰》、《米佳的爱》 *
34、1934年路伊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寻找自我》、《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意大利
35、1935年未颁奖
36、1936年尤金·奥尼尔(Eugene Gladstone O'Neill)《天边外》 美国
37、1937年罗杰·马丁·杜·加尔(Roger Martin Gard)《蒂伯一家》 法国
38、1938年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大地》 美国
39、1939年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Frans Eemil Sillanpää)《少女西丽亚》 芬兰
40、1940年到1943年未颁奖
41、1944年约翰内斯·威廉·扬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漫长的旅行》 丹麦
42、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柔情》 智利
43、1946年赫尔曼·黑塞(Hermann Karl Hesse)《荒原狼》 德国
44、1947年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田园交响曲》、《背德者》 法国
45、1948年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荒原》、《四个四重奏》 英国
46、1949年威廉·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喧哗与*动》 美国
47、1950年 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哲学—数学—文学》 英国
48、1951年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Pär Fabian Lagerkvist)《大盗巴拉巴》 瑞典
49、1952年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çois Charles Mauriac)《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 法国
50、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不需要的战争》 英国
51、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老人与海》 美国
52、1955年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冰岛之钟》 冰岛
53、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 Mantecón)《小毛驴和我》、《悲哀的咏叹调》 西班牙
54、1957年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局外人》、《鼠疫》 法国
55、1958年鲍里斯·列昂尼*奇·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日瓦戈医生》 苏联
56、1959年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水与土》 意大利
57、1960年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蓝色恋歌》 法国
58、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ć)《桥·小姐》 南斯拉夫
59、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 美国
60、1963年乔治·塞菲里斯(Giorgos Seferis)《“画眉鸟”号》 希腊
61、1964年让·保罗·萨特(Jean-Paul Charles Aymard Sartre)《词语》 法国
62、1965年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静静的顿河》 苏联
63、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行为之书》 以色列
奈莉·萨克斯(Nelly Sachs)《逃亡》 德国
64、1967年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 Rosales)《玉米人》、《总统先生》 危地马拉
65、1968年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雪国·千只鹤·古都》 日本
66、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等待戈多》 爱尔兰
67、1970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癌病房》、《古拉格群岛》 苏联
68、1971年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情诗·哀诗·赞诗》 智利
69、1972年亨利希·伯尔(Heinrich Theodor Böll)《女士及众生相》 西德
70、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风暴眼》 澳大利亚
71、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Eyvind Johnson)《乌洛夫的故事》 瑞典
72、哈里·埃德蒙·马丁逊(Harry Martinson)《露珠里的世界》 瑞典
73、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 Montale)《生活之恶》 意大利
74、1976年索尔·贝娄(Saul Bellow)《赫索格》 美国
75、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 Pío Aleixandre y Merlo)《天堂的影子》 西班牙
76、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魔术师·原野王》 美国
77、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英雄挽歌》 希腊
78、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拆散的笔记簿》、《米沃什词典》 美国/波兰
79、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迷茫》 英国
80、1982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哥伦比亚
81、1983年威廉·戈尔丁(William Gerald Golding)《蝇王》、《金字塔》 英国
82、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紫罗兰》 捷克斯洛伐克
83、1985年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法国
84、1986年沃莱·索因卡(Akinwande Wole Soyinka)《雄狮与宝石》 尼日利亚
85、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Iosif Aleksandrovich Brodsky)《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美国
86、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Naguib Mahfouz)《街魂》 埃及
87、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 y Trulock)《为亡灵弹奏》 西班牙
88、1990年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Lozano)《太阳石》 墨西哥
89、1991年内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七月的人民》 南非
90、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Alton Walcott)《西印度群岛》 圣卢西亚
91、1993年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天堂》、《宠儿》、《所罗门之歌》、《最蓝的眼睛》 美国
92、1994年大江健三郎(Kenzaburō Ōe)《个人的体验》 日本
93、1995年谢默斯·希尼(Seamus Justin Heaney)《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北方》、《野外作业》、《苦路岛》、《山楂灯》 爱尔兰
94、1996年维斯瓦娃·辛波丝卡(Maria Wisława Anna Szymborska)《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 波兰
95、1997年达里奥·福(Dario Fo)《喜剧的神秘》、《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魔鬼》 意大利
96、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José de Sousa Saramago)《里斯本围困史》、《修道院纪事》 葡萄牙
97、1999年君特·格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铁皮鼓》 德国
98、2000年高行健(Gao Xingjian)《灵山》 法国
99、2001年维·苏·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街》、《大河湾》、《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 英国
100、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Imre Kertész)《无形的命运》、《英国旗》、《船夫日记》、《惨败》 匈牙利
101、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耻》、《彼得堡的大师》 南非
102、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利莎的影子》、《钢琴教师》 奥地利
103、2005年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 英国
104、2006年奥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
105、2007年多丽丝·莱辛(Doris May Lessing)《金色笔记》、《幸存者回忆录》、《黑暗前的夏天》 英国
106、2008年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战争》、《逃之书》、《墨西哥之梦》、《非洲人》、《诉讼笔录》 法国/毛里求斯
107、2009年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河水奔流》、《行走界线》、《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心兽》 德国
108、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 西班牙/秘鲁
109、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Gösta Tranströmer)《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 瑞典
110、2012年莫言(Mo Yan)《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 中国
111、2013年爱丽丝·门罗(Alice Ann Munro)《逃离》、《快乐影子之舞》、《爱的进程》、《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加拿大
112、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Jean Patrick Modiano)《星形广场》、《暗店街》、《青春咖啡馆》 法国
113、2015年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ovna Alexievich)《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最后的见证:失去童年的孩子们》、《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 白俄罗斯
114、2016年鲍勃·迪伦(Bob Dylan)《随风飘荡》 美国
115、2017年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英国
116、2018年奥尔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波兰
117、2019年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奥地利
118、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9:27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有: 1、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