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等中心思想4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9 06: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9:35
第一首是表达郑板桥请求上级开仓救民的急切之心,也表达了对他的子民的热爱之心
第二首仅仅表达了画家的铮铮铁骨
第三首气定能神闲和一丝淡淡的喜悦
苍松怪石图题诗苍松怪石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释字;解词:
未已:不停止
真:本色的纯自然
君:你
阙:宫殿
迥:远
其中的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苍松挺劲,饱受风霜而生机勃勃,象征了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译文:
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质朴本色。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画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墨梅图题诗墨梅图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解释】
一棵虬(求)枝盘结的腊梅,正葳(威)蕤(瑞)地生长在我家洗砚池旁;
那盛开着如墨的梅花,每朵每瓣都透出幽幽淡淡花香。
不需要别人夸它美丽的颜色;
只愿留下清香的气味在人间 。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黧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吾家”,并暗喻其功底。
3.[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qián)坤(kūn)]指天地,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编辑本段]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xie 同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编辑本段]简析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语句停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意
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9:36
第一首是表达郑板桥请求上级开仓救民的急切之心,也表达了对他的子民的热爱之心
第二首仅仅表达了画家的铮铮铁骨
第三首气定能神闲和一丝淡淡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