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主要教育思想与历史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1: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2:42
王阳明对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
对儒学中的心学加以继承跟弘扬。从明朝中晚期至今都有一定的影响,对除中国之外的东南亚国家影响极其深远,尤其是日本。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程朱理学的批判,知行合一,致良知,求是。
王阳明其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在王阳明之前文能指点江山,武能平天下的寥寥无几。后人更看中的是阳明心学,在当代更多的人喜欢学习、研究阳明心学。而阳明心学是最容易让人达到圣人境界。
人的善与恶是由人心决定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不就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么。人内心的善恶都是由自己决定的。王阳明认为我们的心本应该无善无恶,没有私心物欲。这样人的思想境界才能大成。作为一个人从生到死一直在学习。生活技能、文化知识、专业技术、为人处世等等。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就是在修心。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自己的心去行动。
与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截然不同
只要格物致知能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知先后行
阳明学并非纯粹的唯心主义,“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传习录》(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传习录》(下)
传承
王学七派:正一江右王门学派,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
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王艮,异端分子李贽。
阳明心学:黄宗羲,方以智,颜元,顾炎武,王夫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2:42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是明朝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大明王朝由胜转衰的转变期,同时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和教育思想,同时融入了佛教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学”思想。阳明先生的心学思
想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
阳明先生一生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尤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不仅开设传统的“读书”课开启学生的心智。他还提倡在教育教学方面增设加“歌、诗、礼、德”等方面的内容。类似于今天“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阳明先生在数百年前就强调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音律中学到知识,这样既有利于调节学生情感的作用,还能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特别注重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每天清晨都要亲自检查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合规。
阳明先生认为“乐、嬉、游”是心之
本体,教育教学既要引发学生深厚的兴趣,还要顺应学生情趣爱好之规律,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良好效果。这是当时许多想通过科举考试*望子成龙的家长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时下的中国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们老早就给孩子小小的肩头压上了千斤重担,一个个争着给自己的小孩报上许多课外辅导班或所谓的兴趣爱好班。校内校外的老师们给孩子们布置了大量的课外作业,有的孩子每天晚上不到十二点都不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有的孩子一周七天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额外的负担让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孩子们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其实嬉戏玩乐原本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谁也无权剥夺孩子们玩乐的权利。家长应当正确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老师们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