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1:2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08
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父母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让孩子自己做主,跟孩子成为好朋友;但是有的家长则是觉得应该有个家长的样子,要不然孩子长大了之后管不住。
我国著名的李玫瑾教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是经常给我们带来一些她对于教育孩子经验上面的分享。她觉得让孩子在生活中对父母有敬有畏,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确实如此,如果在生活中一味顺从孩子,导致孩子不惧怕家长,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听话,并且缺少一定的教养。
一、孩子“畏惧”父母不一定是坏事
如今很多家长都比较提倡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教育模式,觉得这样可以更加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心理情感等。他们觉得孩子和自己做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是需要我们提倡的。而孩子如果很害怕父母的话,是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一定阴影。
但其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畏惧”父母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一些行为和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如果不在生活中加以管制,任由发展的话,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如果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当他想要做一件不好的事情,想到父母的批评能够及时暂停。
有一次,在公园看到一个孩子很想去一个小水池里面喂金鱼,于是让妈妈给他买了一些东西,但孩子喂着喂着就想把手伸进池子里,和金鱼一起玩耍。因为水池很深,看到这里,孩子妈妈赶紧制止了孩子,说这很危险,不能摸水。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还是听了妈妈的话,远远地站在一旁喂金鱼。但是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却不愿意听妈妈的话,非要去摸金鱼,后来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幸亏旁边的工作人员即使将孩子救了上来,要不然后果不敢设想。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还是有些惧怕父母的,因为家长们可以约束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孩子一点不惧怕父母,就有可能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好像“五指山”都压不住他。
二、“不畏惧”父母的孩子,可能缺少了对人的尊重
想必去电影院的时候,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些 “熊孩子”,不仅踢前排的座位,还一直大吵大闹,父母劝阻了好几次都没有用,这些“熊孩子”依旧爆米花、可乐满地洒,大声喧哗或者大哭,惹得全场观众的瞩目,看电影的心情全被破坏了。
不仅是电影院,还有列车上、图书馆,甚至博物馆,这些不惧怕大人、也不受约束的“熊孩子”缺少了对人的尊重。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或许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太过于松弛,什么都听孩子的,后来导致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想要去管孩子,都管不了,不仅对孩子不利,也会影响其他人。即使有时候想要管一下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可能说话方式和相处模式的影响,让孩子并不惧怕父母,父母说什么他们也不怎么听。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和自己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样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平等的重要性,但在一些事情上面,还是要让孩子对自己有一定的敬畏心,这样才能让孩子更爱自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
三、让孩子对你有敬有畏,才会有爱
因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长辈,尊敬父母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仪,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德。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尊敬父母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论时代怎么发展,这也是不变的原则。即使在提倡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也要让孩子学会这一点,按照一定的规则,不做一些逾越的事情。
而除了对父母家长要有尊敬之心,而且还要在生活中让孩子有点畏惧自己的父母,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做事的时候,不会为所欲为,不知轻重去做一些不正确的事情。特别是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分辨是非对错的时候,作为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管教孩子让他们对你有一些惧怕,才能威慑住他们。
当然,尊敬和畏惧是一定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但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是不能缺少的,无论是身体上的关心和心理上的理解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好好地关爱自己的孩子,才能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面更好地去前进。
虽然,目前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但是只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恩威并施,让孩子对自己既有敬畏之心,也有关爱之感,这就是比较合格的父母,这也是对于孩子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0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0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