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用贝壳作为货币,有哪些字来证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3: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58
在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中,一种名为货贝的贝壳,以其坚固耐磨、光洁美丽、易于携带和具有自然单位的特点,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即是最原始的货币。在货币史上,用贝壳当货币流通时间也较长,使用更广,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用贝壳充当货币的历史。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船队到达印度洋的岛国马尔代夫,当时叫溜山国。据随行的巩珍在所著《西洋番国志》记载,当地的商业贸易以银币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这里却供应外国通行的货币——贝壳。原来马尔代夫的许多珊瑚岛礁盛产一种贝壳,当地人采集贝壳,堆积如山,待贝壳里面的肉腐烂后,将贝壳洗净,然后贩卖给暹罗(今泰国)、榜葛刺国(今孟加拉)等国作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据考证,明代在云南部分地区也通行以贝壳作为流通的货币,是否由暹罗辗转而来,尚不得而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孔子的名言不但国内人人皆知,就是外国人接待中国宾客时,也时常引用这句话,增加了彼此友好的气氛。
“朋”这个字何以由双月合成?见惯不怪,似乎少有人提出疑问。笔者看到一篇散文,由“朋”的造字联想到对朋友的感想,文章的大意是,两个月亮合成“朋”字,一个月亮好比一个单独的人,虽然可以照亮自己,但如果有了另一个月亮,即有了朋友,就更光亮了,这就是朋友带来的温暖。作者如果是抒发自己对朋友的体会和感想,这样说未尝不可。若以为“朋”字的结构本来就是由双月合成,则是极大的误解。
《汉语大词典》对“朋”字的解释有十四种之多,前面的六种是现今通用的义,如做朋友、结交、结党、朋党、相类、一起等解。后面的几种则现今已很陌生了,如朋通冯、通风、通崩、姓氏等。只有第七种作“古代贝币单位”解,并引《诗经》“既见君子,赐我百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为证,这才是“朋”的初义。
文字的创造和字义的演变深化,一般都是先具体,后抽象,朋作为贝币是实物,但用来表示友谊,已经抽象化了,所以朋友的义是后起的,贝币的义是原始的。
把单个的贝加工穿孔,用绳子穿起来,叫串,两串贝在一起,便叫作朋。附图一是金文中的贝氏徽,画的是一个人肩挑两串贝,是很生动的朋字。单个的贝是象形字,它的演变过程,见附图二。穿在一起的贝称串,附图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朋,省去了图一中的人,它们和现今楷书的朋,已经大不相同,楷书中的两串贝已变成双月,面目全非,但放在一起,还可以看出它们的潜在联系。古代以五贝穿在一起,称为一“串”(一说十贝为一串,但因地区、时代而异),两串为一朋。附图一和图三中即是成串的朋贝。
贝有真贝仿贝之分,“朋”是真贝,仿贝是用石、铜、玉等材料仿制真贝,是因真贝供应量不足所引起。真贝只产于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和我国南海西沙群岛等处,其中又以背部有环纹、外壳光泽、非常美丽的贝壳最有名。贝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宝贝属”(Cypraea),属下有好些种,货币之贝称货贝或钱贝(Cypraeamoneta)。钱贝中大多数都是“虎斑宝贝”,学名为C.tigris(指斑纹像虎纹)。西晋人木华,写有一篇著名的《海赋),内有“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引用了纣王拘文王的典故,说周朝的太颠(人名)积聚了很多宝贝,献给纣王,纣王得到宝贝,就释放了文王。这是有关宝贝的最早记载。狭义的宝贝专指钱贝,后世把一切贵重的东西,都称宝贝,那是广义的宝贝。
贝币的价值,视其大小而定,我们不知道商周时的贝币如何区分大小,但《汉书·食货志下》按贝的大小,分为五品,第五品太小,不能算贝货,实际是前四品,依次分为大贝、壮贝、幺贝、小贝,它们各有一定的尺寸和折钱的标准,如大贝,长四寸八分以上,值钱二百一十六,小贝,长一寸二分以上,值钱十。这个记载自然是有一定的历史沿袭根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59
账、贡、贮、货、赌、赔、赠、赡、赏、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59
赔、赚、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