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批评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9: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37
表扬是褒义,批评是贬义。
表扬是肯定,批评是否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38
一个好,一个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38
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对“表扬”的审视与思考
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多于批评。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推崇表扬的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当学生成绩较差或犯了错误时,做教师的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在指出学生缺点不足的同时,应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的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教师使用这类表扬语的本身是想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不过,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可是,现实教育活动中的表扬流于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表扬的实际功效。这些缺失主要体现在:
第一:偏激表扬。如果夺学生时把回答问题的好坏与学生的智力因联系起来,用“你真聪明”类表扬语,让学生会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自己很聪明;但如果问题回答错了几次,就认为自己变得不聪明了,总之,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异常,出现心理障碍。
第二:低层次表扬。“很好”、“你真棒”这类表扬语常促使学生为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单一化、低层次化。
第三:夸张表扬。其他学生一旦听到老师“你回答得非常正确”等这类表场词语,就只会满足于这个答案,就不再从另外角度来思考问题。显然这样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等几方面智力品质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与赏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不当的表扬甚至会使学生感到羞耻,甚至让学生怀疑老师是不是在讽刺自己。如此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愿在课堂上当众发言,会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也是当今许多中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之一。
第五:频繁表扬。会使学生在一片掌声和表扬声中成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优秀,很成功,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定铺满了鲜花,会一帆风顺,也就没有一点经受挫折与困难的思想准备。可是由于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浅,心理的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的选择面比较盲目,容易走极端,学生一旦接触充满竞争风险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心理防线会很快崩溃,产生心理行为异常。如:离家出走,甚至以自杀来摆脱困境。
提高表扬的效率呢?
第一,表扬要有目的性——对症下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性,表扬作为学生思想转化和激励工作的重要手段也不例外,如果目的性明确了,就会采取较好的工作方法,也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目的不明确,加上盲目的表扬,可能就会事与愿违,也就更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大多数所谓调皮学生都喜欢穿具有个性化的衣裳,不很愿意穿校服,我会在适当场合(全班都穿校服)表扬全班着装整齐,而不是表扬他几个人穿校服,以期达到以小见大,从而既敦促了他们穿校服,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整体中一个个体的集体意识。
第二,表扬要有导演意识——借船过海。
在学校教育中常出现尖子生易“自傲”,困难生易“自卑”的现象。笔者所任教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平时总现出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很少与班上的同学交往,更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学习劲头不足,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经了解他原本学习基础差,认为自己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因而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要让这名学生逐渐地用实际行动一点点找回自信。在巡视课堂作业时发现他的答案接近正确,经指点一下是完全正确。于是让他演板,同时找一个平时比他优秀但这道题却错了的人也上去演板,显然这种不平等的演板是我导演的,这样对比性的演板很能让他找回自信,何况还有点评演板时会心的微笑呢?当然在暗地里和他谈心时,需强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对这类学生的考试卷(平时测验)的批改通常是面批面改(扣分比其他同学扣松一点),三两次后,他会发现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有比别人强的感觉!这样,有自信才能创新,才能接受挑战,才能挖掘潜力,发展能力、展现自我。
第三,表扬要有时间意识——灵活多变。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
第四,表扬的同时要进行受挫教育——与批评共存。
我们承认表扬是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操作不当的表扬会使激动好进的青少年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我们也承认表扬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忠告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此,我认为表扬与批评应同时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试想长期只听到表扬的赞许的人,而等到某一天发现学习成绩不如他人,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表现欲得不到体现,那么肯定就会感叹所受挫折不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经不起一点点挫折:有的惊慌失措;有的为此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还有极少数竟然负气出走,甚至走上绝路。这表现,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抗挫折能力还比较脆弱,遇到挫折时还缺乏一套抵御、战胜挫折的心理准备或能力。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肯定的同时进行受挫教育,让批评与表扬共存,特别是对成绩优异者所出现的错误更要严厉批评以便使同学们自然形成抗挫折能力和抵御策略,那么竞争日益强烈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游刃有余。
第五,受表扬的主体要存在不平等现象——因人而异。
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接受表扬的权利和机会。要求教师要“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实施因材施教,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教师比较倾向让学业成功者回答具有“论证性”的复杂问题,而让学业失败者回答“判断性”和“描述性”的简单问题,但在答问反馈上却尽量都给予民主型的言语风格给予赏识,比如一次试卷评析,对待基础不好的同学可着力表扬他答题仔细,简单题都作对了。显然之对待不同的学生表扬的方式也不相同,向对待自觉学习又行为习惯很好的可采用引导性表扬语“假如他……,他会更优秀!”如果对待成绩差但很努力,可采用鼓励表扬语“虽然他只……但是他在某一方面很优秀”,对待性格外向的人,表扬则不公开背地里表扬他一个人听,同是指出一些不足,那怕是鸡蛋里的刺。
第六、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不能只停留在活动的评价中,其实表扬更具有随机性,当学生犯错误时,切忌运用*性言语风格进行简单的训斥,而采用民主型言语风格以宽容、等待和唤醒。学生进步时,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把他进步的欢乐与大家共同分享,并给予鼓励和期待。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室中,学校里,活动的终结评价中对学生予以肯定表扬,在家里的表现,生活琐节均可是表扬的素材。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昵的拍脸动作,一句真诚的表扬,一次和老师散步谈心的机会都可作为表扬的表达方式和奖品,这种灵活多样的表扬,将会编织成一个巨大的“赏识”的网络,让学生身外其中,品味其淳。
对“批评”的审视与思考
我们都熟悉的一个观点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各种长处,并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使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和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中,追求新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上述这个观点的反命题并不成立,也就是说:只受到不断表扬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作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从幼儿园起直到高等院校毕业后走向社会,这十几年是他们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有强烈求知欲、上进心和好奇心,但也有社会经验不足、是非辨别能力不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和对不良行为免疫力不强的弱点。作为学校教育,需要正面引导和精心呵护学生成长,但也应该对他们的不正确思想、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学校教育需要正面引导,同样也需要针对学生特点和错误的性质进行合适的直言批评甚给予必要的惩戒。合理地运用批评更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更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规则。而批评是有技巧性的:批评,尤其是毁灭性的带有人身攻击的批评是无效的,这样做反会使被批评者掩饰错处,努力寻找理由来证明他的言行并没有错;批评也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伤害人的自尊心,并引发人的愤恨和抗拒。温和、具体而且带建设性的批评都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中,如何使自己对学生的批评富有成效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批评要在私底下单独面对面进行。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收效,并不是使学生自我退缩,即使批评的出发点完全正确,而且也只是希望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也不能忽略他的接受方式。因为不论指责如何正确无误,只要有第三者在场,便容易令被批评者产生怨恨、反感的情绪,使他觉得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而且也会让他没有回应与澄清的机会。
2、在批评前,先对学生的成绩加以充分的肯定。
因为肯定、赞扬学生,能制造友好的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安稳、平静下来,知道自己并没有受到攻击;反之,若把学生召唤来,一开头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便会使他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反射性的防卫来保护自己,一旦产生了这种防卫心理,即使教师对他的批评再正确,也难以令他听进去了。
3、批评要具体、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作人身攻击。
如果只告诉学生你做得不好,而不说明错在哪儿的话,往往收效甚微。因为这种结论式的批评无法令他服气。使一个人承认自己错了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提出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理,具体是哪里做错了,深化讲解引致的后果和产生的危害如何。且在批评时要切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一下,不要作出贬低、攻击他人的批评。
4、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应该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步骤,要他改正错误,避免重犯。
5、批评一次就足够了。
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只要提醒一次就够了。第二次批评是不必要的,第三次便是罗嗦的、多余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若老翻旧帐再评论,如此喋喋不休,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
批评后要以鼓励作结束。
一顿批评的结束语,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加把劲,相信你会赶上来的!”“我想你已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继续努力吧!”来划上句号,更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的自尊心以及产生消极惰性的根本,再善于运用赞扬、鼓励和批评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快乐、兴趣等正情绪,尽可能地减少痛苦、恐惧、愤怒等负情绪的出现,从而令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发自内心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去争取各学科的优异成绩
总之,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可而止,不要走极端,以促进他们积极发展为宗旨。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39
法理有度,恩威并施,礼法容情,皇恩浩荡,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