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1: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37
“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易子而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在中国古代,就曾经有过“易子而教”的做法。所谓“易子而教”,这里的“易”,就是“交换”的意思。这是说,我的孩子由你来教育,你的孩子由我来教育。
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孟子》一书里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听说过去中国有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的情况,百思不解。便问老师孟子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说:“那是因为,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求孩子行正理正道,可家长自己却没有做到。孩子做不到,家长发脾气训斥孩子,孩子却说:‘您要求我行正理正道,可您为什么不按照您对我的要求去做呢?’
孩子这样一质问家长,就伤害了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相互产生对立情绪,就没有办法亲自教育了。于是,只好和别人相互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由此看来,家长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没有首先做到,这是家庭教育常常出现的一个弊端。古人很明智,便“易子而教”。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易子而教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父母教育孩子,无为为上,既不要责善,也不要溺爱,而应该以爱和陪伴为主线,行身教之实。
很多贫寒家庭的孩子,父母天天种地扛活,并不天天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却有大出息。反之,有的富贵家庭,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自己经常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孩子反而厌学,稍长,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其间的差别,正是无为和有为,身教与言传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37
有句俗语叫: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就是说孩子在父母面前觉得有资本,而且非常任性,如果父母严加管教,不但亲子关系不好,还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古人非常聪明,提出了易子而教的道理,这样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教育下,会更加勤奋,并且能够约束自己,达到很快的提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38
因为不同的孩子,将有不同的天赋和性格遗传,所以认为应该因材施教,然而现在教育普遍孩子都要上学,只能无奈“大锅饭”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38
因为不同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所擅长的东西而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