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1: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23
清代的剧论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清初至清中叶为第一阶段,为古典剧论的*期;清代后期至*初年,剧论进入了近代的范畴之内。清代初中叶的剧论,突出的特点是立论的准确和系统化,带有集大成的特点。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戏曲艺术原理的系统的准确的认识。突出的代表就是李渔的著作,其《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后人辑为《李笠翁曲话》),从创作论、音律论到导演论、表演论,以及演员的服装化妆、教学培养等,都一一作了论述。其立论的特点是一改以前多从戏曲文学立论的局限,转而以戏曲的舞台艺术为立论中心,使戏曲文学创作与戏曲舞台艺术紧密结合,一切从舞台需要出发。在创作论中,他突出提出“结构第一”、写“一人一事”的主张,又从立主脑、戒讽刺、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等七个方面,论述戏曲创作的原理,把作家立言的本意与剧中设人设事结合起来。他特别强调戏曲的创新,认为求新不能“失之情理之外”,“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其他的论述亦多精见。李渔的剧论,自成一家体系,是古典剧论的最高成就。其他如丁耀亢(约1607~1678,字西生,号野鹤,山东诸城人)的《啸台偶著词例》,黄周星(1611~1680,字景虞,号九烟、圃庵等,湖南湘潭人)的《制曲枝语》,黄图秘的《看山阁集闲笔·文学部·词曲》等,虽论述简略,都能立言公允,观点准确。②现实主义的创作论。金圣叹(1608~1661,原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江苏吴县即今苏州人)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评语中,孔尚任在《桃花扇》创作的序言、凡例、评语中,突出地阐述了戏曲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金圣叹强调戏曲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对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动作,以及情节和细节的刻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孔尚任结合《桃花扇》的创作,论述了传奇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尤其在该剧的结构、人物性格、语言等问题上,突出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③对地方戏的充分肯定。焦循(1763~1820,字理堂、里堂,江苏扬州人)在《花部农谭》中指出,地方戏“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对地方戏的艺术魅力、情感的强烈,以及虚实关系的处理,也作了高度评价。④对舞台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诸如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石砰居士等人的《消寒新咏》,无名氏的《审音鉴古录》,徐大椿(1699~1778,字灵胎,号回溪老人,江苏吴江即今苏州人)的《乐府传声》,黄旖绰的《梨园原》,王德晖等的《顾误录》,对戏曲的表演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精深的研究,反映了戏曲创作的重点由戏曲文学向表演艺术的转移,为后世地方戏舞台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外,还有关于戏曲的考据以及众多的曲谱,对于订正戏曲的音律研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