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3 21: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35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不到10%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幼有所育”排在民生事业第一位。“幼有所育”,应该谁来育?怎么育?这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11月23日,MoreCare(茂楷)在山东济南举行开业盛典暨中国托育行业*发布会,MoreCare与腾讯教育共同发布了中国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以下简称*),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托育机构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幼儿教育的*转变,同时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幼儿托育上的经验和做法。
释疑
曾遍布城乡的托儿所是怎么消失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托儿所曾经遍布城乡,特别是在城市中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中,托儿所成为标配,为家长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后来托儿所几乎消失了。中国的托儿所是怎么消失的?
根据*的研究发现,中国0~3岁儿童托育服务经历了起步、建立到消解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厂矿企业中的托儿所是当时针对职工的一种福利性服务,这是托育服务的起步阶段;从1977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是托育服务体系的确立时期,托儿所从福利性的服务开始向社会化的方向转变,但是依然以福利性为主;从1997年到200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托育机构等社会化服务职能,以及中国出生人口的下降等因素,中国的幼儿园数量大幅度下降,托儿所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一时期托儿所几乎销声匿迹。
调查
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不到10%
MoreCare(茂楷)CEO蒋祎淏介绍说,西方部分发达国家这20年来非常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发展,一方面把婴幼儿的早期发展纳入*的公共职能部分,另一方面出台*,颁布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满足社会的托育需求。
在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公办托育中心,采用公办民营的形式,由*提供场地和资金,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和学校来经营。同时,台湾地区还积极规范发展民办及个人托育中心。
目前,在经合组织国家中,3岁以下儿童平均入托率为34%。而中国婴幼儿入托率仅为4.1%,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而2016年国家卫计委组织的调查显示,全职母亲中有近1/3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
呼吁
制定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幼有所育”
*中提出,当前中国0~3岁儿童托育行业总体的特点是:托育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主管和监管部门不明确,相关法规和*缺少,行业标准缺失,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困难重重。
蒋祎淏认为,3岁以下儿童的养育模式,经历了从家庭看护到集体看护为主,再到回归家庭看护的模式。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托育需求的强烈呼唤,未来专业化、科学化的托育机构将会越来越多,专业养育并教育3岁以下儿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幼年的各种经历为健康、学习和行为设定的轨迹可能会贯穿一生。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较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为其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目前,中国90后已逐渐进入育龄阶段,二胎*也全面开放,中国将迎来新的婴儿潮。蒋祎淏建议,应当尽快满足社会对于托育服务的强烈需求,“幼有所育”应当放开门槛,制定行业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托育服务中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35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父母的眼界和认知决定了孩子的发展高度。父母要多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