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季体育锻炼注意事项”为题的800字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2: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05:55
寒冷的冬天,学生上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及战胜寒冷、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冬练三九也可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冬季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思想上动员
有许多学生一到冬季就怕冷,所以不愿意到外面锻炼。这无形中给体育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怕冷不愿意上,必然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冬季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学生在冬季不愿意活动,对体育课更是持逃避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课前要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给学生以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冬天在室外较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和感受寒冷的刺激,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能培养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只有坚持锻炼的人,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可以用*同志幼年时重视游泳和野外宿营,利用风浴、日光浴锻炼身体等故事作为教育材料,帮助学生树立“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信念,消除种种怕冷畏难的心理。
2.让学生带着兴趣,体验成功感
兴趣,是人们完成任务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学生对冬季体育课耐久跑的兴趣几乎为“零”,无论是体质好的学生还是体质差的学生,一听到我说“跑”,都会唉声叹气,甚至恐惧万分,根本谈得上兴趣,更不要说积极性、主动性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产生耐久跑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把学生较有兴趣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同耐久跑合理地搭配,根据学生体质和运动成绩提出不同要求。对达到要求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去进行足球或篮球等有兴趣的活动;对于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再给他们一次努力的机会,最终达到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体验到经过自己千辛万苦的努力达到自我要求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就是“快乐教育”中的快乐感。
3.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冬天,人的肌肉和韧带受到寒冷的刺激后,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弹性和伸展度降低,各部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少,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度也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上室外课,常会引起肌肉,肌腿和韧带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出现气喘、心跳、咳嗽等不良生理反应,造成学生对该课的害怕、厌卷情绪和低落感。因此,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般规律时间为12-15分钟左右)使其肌体内各系统、器官的工作在中驱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与之逐步协调适应,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科*用运动负荷
人在冬天锻炼,从一般生理负荷到较大量运动能坚持锻炼的持续时间比夏天少四分之一,消耗的能量相应增多,疲劳程度也相应加大。因此,冬天上室外体育课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防止学生因身体超负荷而使体力下降,抵抗能力减弱、而引起各种疾病和伤风感冒。冬天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控制在35—40%左右,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40—150/分左右,强度指数控制在1.5—1.8左右较为科学。
5.学生着装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5.1寻找合适的时机,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脱掉厚重的衣服,尽情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去。比如,一节体育课如果你从准备活动就吸引住学生,那么你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同学们玩得高兴吗?快乐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更有趣的活动,大家说好不好……”从而引导学生脱掉厚重的衣服,投入到体育课中。
5.2注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合理搭配。虽说学生脱掉了厚重的外套,但学生毕竟穿得还是比较厚,运动后也不能及时地更换衣服,穿着湿衣服上课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冬季体育课一定要安排合适的运动量,让学生通过体育课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又不要强度过大,这就需要老师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我在上冬季体育课时一般不会开展田径等项目,主要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游戏等学生既感兴趣运动量又不太大的项目为主。如果安排譬如长跑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也绝对不能按照简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把它变成游戏、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去进行。
5.3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细心观察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的学生在进行完激烈的体育活动后,要么不穿外套,要么把外套往肩上一搭或往腰间一系,坐在一旁“乘凉”,从来不会主动穿上外套,这样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在体育课上通过理论讲解和适时的教师提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身体暖和以后及时地脱掉厚重的外套,在运动结束后及时地穿上衣服,这都是很重要的。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上体育课要穿适合运动的服装的习惯,这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
6.组织好大课间活动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的紧张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6.1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并且每周每班活动内容基本固定,一周后器材轮流,既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活动技能,又经常翻新,使学生的活动热情持续保持在高涨状态。
6.2要注意找准活动的切入口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要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先局部后整体,先片断后全面,先小后大。例如先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加一套特色健美操、街舞、搏击操、秧歌操,其次再加上个性化自主练习,再次根据校情、生情加上特色练习等,逐步开展,循序渐进。
6.3加强培训。在大课间活动中,由于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无法同时顾及这么多班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才是大课间活动真正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由于时间、人员过于集中,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数与组织不善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体育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安全预见能力的培训,使班主任能对所开展的活动项目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