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4 1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19:01
好问题,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太重要了,有这样父母的孩子心里装满父母的爱,总是过得很幸福,总能交到不同的朋友,然后从不同人那里收获到更多的温暖和爱。就用之前在网上很火的一段话来形容这种幸福:“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我最钦佩的开明父母是钱钟书夫妇,他们都是学问家,女儿媛出生后,钱家便有两个顽童一起嬉戏玩耍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顽童,一个货真价实的老顽童,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于玩耍里。 当年发现杨绛怀孕之时,钱锺书十分激动,一直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听上去也未见新奇,然而细想,却饱含钱锺书对杨绛至深至浓的爱意。杨绛亦是如此,如果生个女儿,她不希望女儿像自己,反倒希望她像钱锺书。 钱瑗在回忆童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时候我和爸爸最哥们了,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每天夜里快要入睡的时候,钱钟书总会在女儿的被窝里放进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诸如玩具,镜子,刷子,有时候还有毛笔和砚台,还美其名曰——地雷。每次女儿一惊叫,他就哈哈大笑,一段时间,女儿临睡前一定小心搜查一番才安心。当然最后的结局还是老顽童接受了妈妈的严厉批评,表示诚恳悔过。 女儿学外语时钱钟书又老顽童作风发作了,额外教了些德语与法语,不过——都是些带有屁屎的粗话。朋友来家做客,都是学贯中西,掌握六国语言的著名学人,女儿难免想要炫耀一下自己德语和法语水平,就在爸爸的怂恿下卖弄了一下,结果自然是引得客厅了一片欢乐的气氛。 女儿还不自知,反而自我感觉很良好——“那时候我就八哥学舌似的说了那几句新学的德语,客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就以为自己很博学,不免沾沾自喜,塌鼻子都翘起来了,当然后来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当然,玩归玩,钱钟书对于女儿的培养是呕心沥血,全神贯注的。而钱瑗也真的是无愧于钟书的女儿,天赋异禀,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通读水浒西游等名著,爷爷考问学识,她小小年纪却都能一一回答,让爷爷都大为惊讶,高兴的说阿瑗是我们钱家读书的种子。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杨绛: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不是富养,也不是穷养,而是用爱养,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是给他一个温馨的家! 父母若相爱,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关于原生家庭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家庭的浓缩。”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但长着长着就各自不相同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父母不同,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同,因此造就了孩子特有的性格、特有的为人处事、甚至特有的怪癖,一个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杨绛的父亲这个洋派的开明人士,他和妻子对子女的要求反而比普通家庭还低,更多的时候,他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去认识和了解世界,并不是由父母亲告诉孩子该怎样去做。记得杨绛小时候因为各科比较平均,并不属于各门功课都出类拔萃的孩子,一样会遇到背诵困难或者是学业上的困惑。爸爸甚至经常会和她开玩笑,有时也会让她背古诗词,不管杨绛是否能够清晰背得出来,杨绛的爸爸都是哈哈大笑,并无表扬和批评之分。杨绛后来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曾提到了父母的关系:“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我们常说和一个有趣的人一起生活过一生,才应该是这一生追求爱情的意义。夫妻之间首先应该是朋友,其次才是恋人和伴侣。这样的夫妻之爱,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完整和成熟的爱。这种原生家庭的*,对孩子婚姻的幸福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