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四大基本原则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7: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56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
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
(二)社会动员的原则。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
(三)比例原则。
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57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规或者*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或者*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规规定由*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设立由本级*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各有关部门和下级*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规定。
第十条 有关*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57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
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
(二)社会动员的原则。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
(三)比例原则。
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57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规或者*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或者*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规规定由*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设立由本级*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各有关部门和下级*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规定。
第十条 有关*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