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7: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6
郭沫若是与其他所谓*大师截然不同的存在。
著作可以顶三四个大师的成就。不过唯一的遗憾是徒子徒孙太少,没后人替他粉饰。
他的文学风格是*,一激动就排比起来没个完。《凤凰涅磐》、《屈原》都是这个风格。他也有想象和*,但李白能把这种想象和*用恰当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郭沫若的诗读起来就有些拗口。
他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直白,主题直接说出来,不用托物咏志、曲折委婉,这是五四文学的特点,那个时代就提倡这种风格。他写历史剧,就让历史人物说大白话,纯粹的大白话,而不是其他作家常用的半文半白。他是历史学家(当然史观正确与否另当别论),也能写旧体诗,写点半文半白的句子应该不在话下。不过他的观点是,历史人物说的话就是他们当时的大白话,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文学自古以含蓄为上,所以未免觉得他的作品缺少回味。但这种浪漫*的风格在当时的确很有影响。《屈原》抗战时在重庆上演时,“雷电颂”可是次次引发掌声雷动的。
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比网上大多数人黑的要强一百倍,郭的黑点在于将自己的*抱负融入到一些场面上的作品中,但尽于此。
至于文学和治学方面方面,几乎没什么缺点。古人说,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作为大师的郭作为达者没有兼济天下的气节,但是作为一位非常时期的人,能做到独善其身也算是难能可贵。
自古以来,文人不好当。
郭沫若的文学功底就要差一点,很多人想起他不光光是想起文章。但是也不能说是太差,毕竟你要是姓郭,你老了只能叫老郭,他老了就可以叫郭老。
大概就是这个水平吧,精确的描述,现在真的不是时候。
文学写的就是人生,直男写直男文, 嬖臣写嬖臣文,跟文学功底是没有关系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6
郭沫若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郭沫若的作品在现在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值得我们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7
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为现在有很多人都会学习郭沫若的作品,尤其是美术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7
开创了白话小说反帝国主义以及域外书写的先河,而且自身故事的深刻内涵还有待发掘。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这部书,郭沫若引用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6
郭沫若是与其他所谓*大师截然不同的存在。
著作可以顶三四个大师的成就。不过唯一的遗憾是徒子徒孙太少,没后人替他粉饰。
他的文学风格是*,一激动就排比起来没个完。《凤凰涅磐》、《屈原》都是这个风格。他也有想象和*,但李白能把这种想象和*用恰当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郭沫若的诗读起来就有些拗口。
他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直白,主题直接说出来,不用托物咏志、曲折委婉,这是五四文学的特点,那个时代就提倡这种风格。他写历史剧,就让历史人物说大白话,纯粹的大白话,而不是其他作家常用的半文半白。他是历史学家(当然史观正确与否另当别论),也能写旧体诗,写点半文半白的句子应该不在话下。不过他的观点是,历史人物说的话就是他们当时的大白话,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文学自古以含蓄为上,所以未免觉得他的作品缺少回味。但这种浪漫*的风格在当时的确很有影响。《屈原》抗战时在重庆上演时,“雷电颂”可是次次引发掌声雷动的。
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比网上大多数人黑的要强一百倍,郭的黑点在于将自己的*抱负融入到一些场面上的作品中,但尽于此。
至于文学和治学方面方面,几乎没什么缺点。古人说,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作为大师的郭作为达者没有兼济天下的气节,但是作为一位非常时期的人,能做到独善其身也算是难能可贵。
自古以来,文人不好当。
郭沫若的文学功底就要差一点,很多人想起他不光光是想起文章。但是也不能说是太差,毕竟你要是姓郭,你老了只能叫老郭,他老了就可以叫郭老。
大概就是这个水平吧,精确的描述,现在真的不是时候。
文学写的就是人生,直男写直男文, 嬖臣写嬖臣文,跟文学功底是没有关系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6
郭沫若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郭沫若的作品在现在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值得我们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7
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为现在有很多人都会学习郭沫若的作品,尤其是美术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7
开创了白话小说反帝国主义以及域外书写的先河,而且自身故事的深刻内涵还有待发掘。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这部书,郭沫若引用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