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3:3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3
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明朝发动的对后金战斗中最关键的一战,此战的告败,也宣告了明朝再也组织不起来如此规模的进攻了。
此战发生在1619年,距离明朝崇祯皇帝上吊的1644年只剩二十多年时间了。
这场战斗明朝发动了11万大军,对抗后金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兵,最终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以努尔哈赤大获全胜告终。
后人谈论起此次战斗,总感觉遗憾较多,作为一场多人对少人的战斗,为什么明朝军队会失败呢?
首先明朝的主帅有问题,当时的万历皇帝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作为对后金作战的主帅,但是这个人是靠着别的东西上位,并没有将帅之才,换句话说,他根本就不会打仗!
明明有优势兵力,他偏偏要一分为四,分成了四路大军进攻,结果被人家各个击破。
要执行四路围攻策略,需要三个条件:
一个是出其不意,一个是利用地利,再有就是多面包围。
历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是这个主帅犯了大忌,他派出了后金降将去送信,结果被告知了具体出兵时间,也知道了他的几路大军,于是努尔哈赤决定: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于是战略上就落于了下风。
其实在战术上,四路主将各自为政,混乱不堪。作为主帅,也没有侦查兵来回报信,也没有后续军队时刻准备支援,等于是听天由命的在战斗。
等到决战的时刻,天降大雪,本来应该按兵不动,可是主帅偏偏要进攻,于是八万八千名将士踏着大雪前进。本来想用速战战术,结果不好使,速战依靠的是骑兵,可是明军最擅长的是火炮,也就是阵地战,这样速攻等于就是送死。
后来总总战斗经过就不提了,总之这一战是必败的。
因为明朝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这些,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总之,失败是必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3
萨尔浒这场仗其实很惨烈,而明军在一开始打的就很糊涂,之所以说糊涂,是因为明军采取的战术——“分进合击”,将本来浩浩荡荡的明军主力,分成数股大军,可能本来的战略目的,是想达成各路都有明军的局面,以便迷惑后金。
因为当时的明朝,实际上已经内部空虚,士兵都不是那么卖命,看似人数很多,实则士气低迷,尤其是主力部队,在常年抵御后金的战斗中,已经过度消耗了自身的元气,又因为朝廷军饷迟迟未予下发,许多将士本身就已无心奋战,所以才会采取这种“分进”的战术,试图将主力与散兵游勇完全剥离,但也正是这种把一股大军分成数股小军的战术,导致战役后期没能再次集中主力,反被后金抓住机会,将前线与后援完全分割,如此逐一击破,最终尽数歼灭。
其次,还有将领选择的问题,如果能任用更熟悉辽东的熊廷弼,让他担任统帅,或许还不会使战局陷入困境,甚至击败后金也有可能,当然这只是假设,因为任选统帅,并非后人以为的那么简单,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事关整个明朝的生死存亡,对于统帅一职,皇帝也万般慎重,更不要提座下的大臣了。
总而言之,“萨尔浒之战”的惨败,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我个人感觉正是明朝末年的经济严重空虚,以及用人失败,指挥失误,外加军心不凝,每一个原因单拿出来可能还有办法解决,却无法从单一维度解释清楚,但如果全部摆在面前,即使是大罗神仙,恐怕也无力回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4
公元1616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了一个新政权:后金(清朝的前身)。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原来是明朝的建州卫指挥使,后来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纵容下,统一了女真各部,发展成为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努尔哈赤自立门户的行为,自然使得明朝大为震怒。于是在1619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一带,展开了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史称“萨尔浒之战”。
当时明朝方面出动的军队约87000人,外加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10000人,朝鲜军队13000人,共计11万,号称47万人。而后金八旗军全部出动,共有兵力60000余人。
按说明军人数占尽优势,而且装备了大量的*炮火铳,在对付八旗军应该绰绰有余。可结果却是明军主力被歼灭,损失极为惨重。经此一役,明朝和满清军事实力发生逆转,明朝彻底丧失了在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为什么明军会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呢?
许多人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为主帅杨镐的*。杨镐当初制定的战术是:以赫图阿拉(后金都城)为目标,兵分四路,分头挺进,试图将八旗军一举围歼。可结果却造成了本来人数占优势的明军在分兵之后,反而人数不足,最后被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各个击破,导致惨败。难道真是因为杨镐太蠢吗?其实不然。
当时明军以步兵为主,而八旗军则以骑兵为主。如果明军只是一路进军,那么八旗军就可以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战术,最终明军将在疲于奔命中被逐渐耗死。明军只有兵分多路,相互照应,对八旗军实施围歼,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兵分多路的结果自然就是兵力不足。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几路人马能迅速支援,那么问题倒也不大。可这又要牵扯到上面说过的问题,即明军是步兵,八旗军是骑兵,步兵的机动性怎么比的过骑兵?而且当时的明军军纪散漫,战斗力低下,八旗军则是个个骁勇善战。也就是说,八旗军完全可以在其他几路明军赶来支援前,就将其中的一路明军给彻底击败。事实上八旗军也就是这样做的。
有人会说,明军有*炮火铳,为什么还打不过只有冷兵器的八旗军?其实当时的*炮火铳,射程短、杀伤力弱,而且一旦遇上雨天就失效,其威力真没比弓箭强多少。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如弓箭好用。
除了战场上的劣势外,明军在谍报方面也吃了大亏。当时明朝内部许多内奸都在向努尔哈赤提供情报。四路军中的主力杜松一路,本想通过兵贵神速,打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结果部队刚刚出动,努尔哈赤那边已经掌握了一切。结果杜松的主力全军覆灭,杜松本人也战死沙场。
因此,“萨尔浒之战”明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其他方面都完全处于劣势。即便明军主帅不是杨镐而是换成其他人,此战的结局也可能注定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