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4: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6
前不久,在北京游荡了一圈。
小生的游荡,主要集中三个地方:一是旅游景点,不论古建筑,还是当代景色,抑或自然景观,乃至一句喜欢的小诗里提到的没什么名气的小地方,都喜欢去;二是文化区域,去当地的知名高校感受一下文化氛围,或者著名的书店去寻找一份静谧;三是小吃街或者名店,本人是个吃货,只要看见好吃的,就走不动路。
所以,到了北京,自然也少不了在南锣鼓巷、护国寺、簋街这些地方流窜了一番。地点重要,特色美食更重要。来了北京,不喝一口豆汁怎么行?
于是我在簋街的一个小胡同里,买了一管豆汁。花两块钱买了最小容量的豆汁,结果给了这么多。
这里没有参照,可能有些小伙伴不知道有多少。小生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比两块五那种的可乐瓶再多一杯的量吧。
自己买的豆汁,含着泪也要喝掉。
临走的时候还问老板:喝的时候有什么说法吗?
老板微笑:“喝前摇一摇~”
回去之后,颤颤巍巍倒了一小杯。当时心里安慰自己:连豆汁都喝不了,还拿什么号称自己是吃货?
然后我就喝了下去。
喝下去的瞬间,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有勇气。
一股豆浆变质了的味道。
说实话,其实没到那种让我喝不下去的感觉,只是觉得没有白水好喝。
然后我就很好奇,这样的饮品是怎么发明的呢?
仔细了解一下才发现,豆汁可是地地道道的传统饮品了。据推测,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豆汁了。
而豆汁的流行,却是到了清朝才出现。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就是豆汁的忠实粉丝。
乾隆十八年,皇帝听说有豆汁这么个饮品,就下令找两个民间做豆汁的进御膳房上班。两个豆汁匠做好端上来后,文武百官一起品尝,然后全都叫好。
这个叫好是否发自内心,那就无从得知了。毕竟,皇帝安排的饮品,谁敢说不好?即使有人能喜欢上豆汁,也绝不是第一次喝就会喜欢的。
反正至此,宫里就有了豆汁这么个东西。
据说咸丰帝去世,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带着同治小皇帝给先皇出殡回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御膳房做豆汁供上来。
不知什么原因,豆汁始终没有在外地流行。因此,是否爱喝豆汁,成了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的一个“方法”。
郭德纲说:“路上看见一个人,先照着脑袋打一顿,然后踢到在地上,接着往嘴里灌豆汁。起来骂街的是外地人,起来擦擦嘴问有没有焦圈的就北京人。“
相声是这么说,但是很多人爱豆汁也是爱得不要不要的。
据说清朝时有一天,有人发现朝阳门有一群旗人在那哭。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豆汁店都关业了,然后这些人就哭了。
现如今,北京卖豆汁的也是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毕竟,住在北京的,大部分都已经是外地人了。
豆汁,作为北京传统美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吃街,而非小巷或者街边了。不过,只要有人喜欢,豆汁就不会消失。
但是,有多少边缘的传统美食,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记得我上初中时,我家的城市流行一个叫做“中国的披萨”的美食,就是一张烤饼上有肉馅等点缀,味道蛮不错。但是,才流行了一个月,所有的店就陆续倒闭了,从此我再没见过这个食物。
我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食品正在消失,我们在创造新的美食的时候,也在遗忘以前的美食。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美食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热爱。我希望,那些传统美食,能够更多地被保留下来,不要成为*的美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6
因为豆汁的味道很奇怪,喝起来就像豆浆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拿出来喝时的那种感觉,完全没有豆子的鲜香味,而是一种变质的味道,能把它喝下去,很需要勇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7
因为北京的豆汁有一股豆浆变质了的味道 ,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也只有老北京人喝的习惯,所以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7
北京的豆汁和柳州的螺蛳粉是一个概念,螺蛳粉大家都知道,喜欢的人就会很喜欢,不喜欢它的人就非常不喜欢,豆汁也是这样,大家闻到味都会被劝退,所以喝一口要很大勇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8
因为豆汁闻起来有一股馊臭味,一般不是本地人的话根本不习惯那味道,就像榴莲,有的人觉得香,有的人觉得太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