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的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与历史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2 08:0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4:59
110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140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
这两次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历史背景相近:
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不断上升。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二、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
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帮助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五、政策措施雷同:
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一、国际环境不同。
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辛酉政变后四十多年,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晚清时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建和训练军队。维新派尽管曾得过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政权。
三、领导力量不同:
日本维新派的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如“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讲究斗争策略,选择阻力最小的路线和做法,善于争取同盟军,打击最主要敌人。而日本维新的“大旗”—明治天皇,随着天皇制的确立,成了日本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依靠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推行改革大业。
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封建知识分子,有改革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他们在维新措施和斗争策略上有些急于求成、不顾实效。如变法伊始便裁撤旧衙门、裁减绿营,令旗人自谋生计,激起守旧势力群起而攻之,增加了变法的阻力。同时,又不善于团结和争取同盟军,结果使自己十分孤立。他们所依赖的光绪帝虽有抱负,富有改革的热情,能积极支持戊戌变法,但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使他终究跳不出慈禧的手掌心。
四、政策措施的实际作用不同: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改革封建等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地税改革,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常备军,为攘外安内作准备;实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政策,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化的进程。
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无法实施。而且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使得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最具革命性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在新政中提出,因此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梦想化为了泡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4:57
大概就是为了让你学会分析什么的......数学老师曰:学了不用,就是白(四声)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4:56
国情根本不同,日本文化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亚洲任何国家,更不属于什么儒家文化圈;日本的精神信仰是神道教,社会结构更接近于欧洲中世纪,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具备主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必然结果。腐败透顶的清政府必然会让戊戌变法胎死腹中,是自己搞死自己的典型案例。真正了解对手才能战胜对手,随口骂一句“日本鬼子”倒是简单,好像还挺爱国,其实屁也不当。我们对美国、日本的了解,远不如日本、美国对我们的了解,国人该警惕了!美国、日本有一丁点理由对中国真正友好吗?除非他们发高烧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4:55
“殖产兴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去拓展目的和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5:02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戊戌变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