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两国都实行了哪些反危机*啊?这些*有什么潜在风险?有道德风险的问题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2: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42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以中国为代表)和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在市场基础条件、 汇率制度、 货币地位和外部约束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反危机*有很大不同。
第一,从货币*方面来看,美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宽松的货币*, 大量投放货币, 降低利息
率;而东亚金融危机中以泰国为代表的主要危机国都采取了紧缩的货币*。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采取了超常宽松的货币*,主要包括:一是向银行体系大规模注入流动性。粗略统计,自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基础货币供给从2007 年8 月初至2009 年3 月4 日增加幅度接近200%,远远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二是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到2008 年12 月17 日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 0. 25% ,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三是创新了货币*工具,拓宽了流动性注入渠道。美联储充分发挥其! 最后贷款人的功能,缓解了金融系统流动性紧张局面,避免了更坏情形的发生。由于吸取了大萧条中货币*操作失误的教训,美联储反金融危机的一大特征是积极主动、 反应迅速、 动作力度大并具有前瞻性。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泰国和韩国等东亚国家面临着资本外逃和投机攻击的困境, 1997 年 8 月到1998 年3 月前后,采取了紧缩的货币*。例如泰国市场利率水平从1997 年第 2 季度 12%的水平提高到第3 季度的19% ; 1997 年底到1998年初, 印度尼西亚*将利率提高到 40% ;马来西亚*于1997 年10 月要求将国内信贷增长率从1997 年25%降低到1998 年的15% [ 6]紧缩的货币*使东亚国家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原本健康的企业也受到拖累,陷入倒闭和破产。总体来看, 在危机爆发的第一阶段,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降息并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有效缓解了危机的蔓延;而东亚国家由于面临汇率问题、 投机攻击问题以及通货膨胀问题,采取了紧缩的货币*,虽然有力打击了投机者,但也使经济进一步衰退。
第二,从财政*方面来看,美国执行了积极的、 宽松的财政*,而东亚国家在危机爆发阶段则执
行了紧缩的财政*。危机爆发后,美国*出台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减税*。2008 年1 月20日推出一项总规模约为14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 纲要 , 旨在通过减税等手段, 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项是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力推的7000 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奥巴马*上台后又推出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 资金总额中约 35%将用于减税, 约65%用于投资。
大规模财政救助计划的出台, 短期内起到了刺激内需、 稳定经济和提高消费者信心的作用。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下, 东亚国家基本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
例如, 1997年 8 月开始,泰国采取多项措施来达到财政盈余, 以求缩减经常项目赤字; 马来西亚*于1997 年10月公布了1998年财政预算,要求减少开支,使联邦*财政盈余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3. 7%以内;韩国在1997年 10 月爆发危机后,*出台了一系列削减财政开支的*。这些紧缩性财政*起到了抑制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使危机雪上加霜。
第三,从汇率*方面来看,危机期间美国并没有对美元汇率给予太多关注,美元汇率也未因危机出现大幅贬值; 东亚国家在危机期间则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汇率方面,力图影响汇率走势。危机期间,美
元汇率出现了巨幅震荡, 2008 年7 月后的4 个月内,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升值20% ,美联储降息后又急跌8%, 进入2009 年后美元汇率又有所上扬。虽然,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 GDP 的比例达到5%,但由于美元地位特殊, 美元汇率受美国对外经济不平衡影响较小,主要受市场对美元需求预期影响, 而美元汇率波动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东亚金融危机中,汇率剧烈波动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东亚国家都是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因此对外
经济交往必须进行货币兑换, 外汇储备也多以美元形式存在。东亚国家实行的多是盯住美元的汇率*,但是多数国家在经济情况和国际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以后,没能及时调整汇率,因此,出现本币币值高估,引发投机攻击。*为维持固定汇率,一面提高短期利率以增加投机者成本,另一方面投入外汇储备以维持汇率不变。最终都是以放弃固定汇率而告终, 本币大幅度贬值,例如, 印尼盾曾贬值近 80%。汇率贬值使得东亚国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动通货膨胀上升, 因此需要采取紧缩*。总体来看,在危机初始阶段, 东亚各国*都是把稳定汇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美国在危机中可以不受汇率问题制约,能较为自由运用货币*和财政*,不必过于重视外部均衡;而东亚国家在危机中,则受制于投机攻击和汇率波动, 必须考虑外部均衡以及本币贬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但是这又造成国内经济进一步衰退。
第四,从对实体经济救助来看,美国*救助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强于东亚国家。在危机中, 美国*除对金融机构注资和救助以外, 还对汽车和新能源等产业进行注资和救助。2008 年12 月联邦*向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提供救助,对陷入困境的三大汽车公司进行重组。奥巴马*还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新能源计划。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各国*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救助在力度和时间的及时性方面远不及美国,只是在1998 年以后有些国家*对实体经济进行救助。例如,韩国在1998 年12 月力促现代、大宇、 LG 等五大财团同意通过合并及出售资产等方式整合汽车和半导体工业, 以降低债务, 削减过剩的生产能力。纵观金融危机全过程可以发现,从危机开始, 美国*就坚决执行超常宽松的货币*和财政*,并对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直接救助;而东亚国家*从危机开始到经济稳定下来, 经历了本币汇率贬值到稳定的过程, 其*也经历了维护汇率稳定到实行浮动汇率制,从紧缩的货币*和财政*到宽松的货币*和财政*的这样一个过程。到1998 年第3 季度以后,东亚各国*纷纷采取宽松货币*促进经济发展。例如, 在汇率趋稳的情况下,韩国*银行在 1998 年第2 季度开始下调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从1998年第1 季度的23. 9%降至1998 年12 月的7% ,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同时,由于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好转,财政*也开始放松,从1998 年初到下半年,*预算目标由收支平衡调整为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6]
泰国*将市场利率从1998 年第2 季度的 18%降至第3 季度的9%, 再降至第4季度的3. 8%,财政赤字目标扩大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 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的与美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东亚国家是非国际
储备货币发行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用美元充当外汇储备, 在本币汇率高估,遭到投机攻击时, *为打击投机攻击需要提高短期利率, 紧缩货币*, 提高投机者的借贷成本。但随着固定汇率被攻破,本币大幅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大幅提高,直接带来国内通胀压力,因此, 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抑制国内通胀,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紧缩的货币*和财政*进一步使经济雪上加霜。所以,选择在适当之时放松财政*和货币*就成为经济能否尽早复苏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类型国家的金融危机存在巨大差别;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反危机*的比较,发现各国*在货币*、 财政*、 汇率*和对实体经济的干预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总而言之, 新兴市场国家*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
模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自己的反危机*。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地位和汇率制度与发达国家有本质区别,汇率剧烈波动是新兴市场金融
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本币币值高估、 投机攻击和资本外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投机攻击较为严重和资本外逃数量较大的时候,采取临时资本流动管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 从东亚金融危机中可发现, 紧缩的货币*和财政*使本来已经出现问题的经济雪上加
霜,而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实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极大缓解了危机, 避免了形势恶化。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往往面临着投机攻击和汇率剧烈波动,不得不实行紧缩货币*,那么,在什么时机放松货币*,就成为反危机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过长时间的紧缩*必然导致接踵而来的严重的经济衰退。第三,从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救助效果来看, 一国*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不但要关注金融体系问题,对金融机构实施救助,同时也要关注实体经济问题,对重要产业进行适度救助。处在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具有避险和惜贷的特点,*对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只能是缓解金融机构自身困境,很难实现透过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输入资金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直接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以避免健康的企业因流动性缺乏而大批倒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42
没有道德风险、中国为了防止危机、为送菜得车特别来了绿色通道使菜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