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里就有“霾”字,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4:53
近日,柴静的深度调查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随着各类视角的不断进入,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雾霾和环保本身,转移到京城著名情怀女中年柴姑娘的周边。事情变了味,难怪有文章疾呼:关注雾霾,忘掉柴静。
其实,早在柴静这一记响亮的提醒之前,在过去几年的中国,霾所制造的话题效应和受关注程度,已经大有赶超房价、工资等传统话题之势,堪称环保领域的“翘楚”。从自2011年以来,“PM2.5”和“霾”,一洋一土,两个名词先后为公众所熟知即可窥见一斑。
说“霾”是本土出品,可能需要慢慢辨析一二。任何汉字,只要不是今人生造的,那么很清楚,肯定不是无源之水。“霾”字也不例外,自古有之,那么,霾在古代所指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所说的霾(haze)现象,古代有没有?

古代对“霾”的主流解释接近沙尘天气
和刻本《尔雅注疏》中的“风而雨土为霾”。
“霾”字,《尔雅》给出的解释是:“风而雨土为霾”,意思是刮风下土就叫做霾。(此处“雨”是名词作动词,音玉,意为像雨一样落下)。《尔雅》的解释,针对的是《诗经·邶风》中《终风》一诗中的“终风且霾,惠然肯来”一句。《终风》是现存最早记载霾的传世文献,也是春秋战国以后人们解读霾所能见到的唯一文本来源,此后古人对霾的理解往上找都只能找到这而止。

字体演变中的“霾”字。
继《尔雅》之后,《诗经·毛传》将霾的定义简化为:“霾,雨土也。”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郑玄的《毛诗笺》则完全照搬《尔雅》。师从郑玄的三国时人孙炎,虽将《尔雅》的解释详细为“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但也只是具体了一点,并无新增的信息量。自此,自东晋郭璞、唐代孔颖达而下,直到清代,经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都没有任何新的说法。
经学家们没有,诗人文人们就更难有所发明了。如《后汉书·郎顗转》引了东汉郎顗奏疏中的“太阳不光,天地混沌,时气错逆,霾雾蔽日”一句,对其中的“霾”,唐人李贤注为:“《尔雅》曰:‘风而雨土为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尔雅》基于《诗经》中的“终风且霾”一句进行的解读,成为古人对霾的主流认识。这个认识,从“风”和“雨土”的联系,霾更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扬尘天气”,更进一步可以说是沙尘暴,如北魏神龟二年(519年)九月的“秋末久旱,尘壤委深,风霾一起,红埃四塞”,又如《金史·后妃传下》所记载的“大风昏霾,黄气充塞天气”。
然而,古人对霾的理解仅限于此吗?在纯文本的解读之外,古人有没有观测到更为接近于今天霾的天气现象呢?
少数文献记载更接近现在意义上的“霾”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霾的理解和观测记录是两件事。就好比古人并不能按今天自然科学来理解日食现象,但这不妨碍他们去观测和记录日食。同样,古人对霾的主流定义与今日不同,但不妨碍他们将与今日霾现象比较接近的天候记录到“霾”的范畴中去。

《甲骨文合集》13466版甲骨卜辞摹本上的“霾”字(左上)。追答参考资料:http://m.hexun.com/shoucang/2015-03-09/173813706.html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这里只能在一次膜拜古人的智慧了。在《诗经-邶风-终风》中可以看出古人怎么看待霾-“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类似于沙尘暴。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2.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霾的理解和观测记录是两件事。就好比古人并不能按今天自然科学来理解日食现象,但这不妨碍他们去观测和记录日食。同样,古人对霾的主流定义与今日不同,但不妨碍他们将与今日霾现象比较接近的天候记录到“霾”的范畴中去。《甲骨文合集》13466版甲骨卜辞摹本上的“霾”字(...
唐代是不是最早记载雾霾
其实,就“霾”字来说,早在殷商时期古人用来占扑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霾”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曾出现过“霾”,其中《邶风·终风》有一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而“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的...
霾的意思是什么?
霾(拼音:mái)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从“雨”表示天气相关,下部像某种动物。“霾”本义指大风扬起沙尘,使天空一片浑浊。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霾,形声字,从雨,貍声。本义:风夹...
霾字的由来
“霾” 是风沙天气,天色阴晦。《说文》: “霾,风雨土也。从雨,貍声。” 即今人所说的“沙尘暴” 。古人认为风沙是猛兽的吼声带来的,又加之落尘如雨,所以商代的甲骨文上边是“雨” ,下边是一猫科动物的形状,四周的小点表示落下的沙尘。石鼓文将动物的形状改为 “黎” 字,黎与 “犁”...
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定义最早见于晋代
甲骨文中多水的湿霾天气应更接近空多云的霾天气;与风一起出现的霾更接近沙尘暴。阴霾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书上并不少见。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提到了阴霾。北风尾中有句谚语:风以雾霭而终。用现代术语来说,它意味着风在吹,灰尘覆盖了天空。然而,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史书,最早科学界定霾的是二十四史中...
霾读什么
霾读mái。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从“雨”表示天气相关,下部像某种动物。“霾”本义指大风扬起沙尘,使天空一片浑浊。在现代,“霾”指大气成浑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系悬浮细微烟、尘或盐粒所致。拓展知识:“霾”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
古代的霾 跟现在性质一样吗
雾霾下的城市 归纳起来,古代的霾和现代的霾有如下区别:(1)霾最早的语义,应该是笼统代表指混沌、晦暗,属于视程障碍类。与雾之间的差异,可能大体上是这样区分的:霾是土之气,雾是水之气。(2)霾在古时候,语义逐步明确,代表大风卷积尘土(可能也包括烟),降落(雨土,土像雨一样飘落)...
霾是什么东西,为啥要带个霾
霾:今指一种大气现象,在遥远的古代,先人不识该现象,认为其为一种巨兽,同“蜃”、“虹”、“雾”等为妖兽,具有“无形无质,可看到、摸不着”的特点;古籍中记载霾兽以“土、木、竹、石”为食,常与雾同时出现,故称“雾霾”。此字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