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6:1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2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宋米芾在《论书.答翟伯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写字运笔时,要求笔锋在点画尽处或虚或实地作收缩、回锋。它与“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中锋行笔”一起,构成书法技法中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规范和准则。
米芾的这八字真言强调的是对收笔的裹束,要求行笔“回收”,正如逆入强调起笔要藏锋一样。在实际书写中,逆入回收的动作我们往往是做得过分认真仔细而不是做不到位。将指导原则当作教条去执行,错误也就难免。
为起笔而起笔,为收笔而收笔,每个笔画都藏头护尾而忽视笔画与笔画之间应有的笔势连贯,前后笔画之间书写缺乏联系,写字成了堆砌一笔笔看起来十分完美的笔画,以上都是我们在实际书写中经常犯的错误。完美的局部会使整体失去平衡,失去完整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他是这样说的:“无垂不缩,谓直下笔,即下渡上,至中间则垂而头圆,又谓之垂露,如露水之垂也;无往不收,谓波拨处即往当缓回,不要一拨便去。”这大概很代表大多数人的理解,因为至今。我们还未见有谁对这样的解释提出过质疑。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们是不能同意的,这其实是望文生义:写垂露要由下返上,难道世人还有所不知,还需米大书家的点拨么?对于后一句的解释,似还有那么点点拨的意味,但这也去实际甚远,我们所见碑、帖中的“波拨”(即捺脚及钩踢)处的用笔,多 是顺势 而出,除行草中极少有缓回捺脚,钩踢是绝无缓回的。
扩展资料: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
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
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2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宋米芾在《论书.答翟伯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写字运笔时,要求笔锋在点画尽处或虚或实地作收缩、回锋。它与“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中锋行笔”一起,构成书法技法中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规范和准则。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3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2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宋米芾在《论书.答翟伯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写字运笔时,要求笔锋在点画尽处或虚或实地作收缩、回锋。它与“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中锋行笔”一起,构成书法技法中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规范和准则。
米芾的这八字真言强调的是对收笔的裹束,要求行笔“回收”,正如逆入强调起笔要藏锋一样。在实际书写中,逆入回收的动作我们往往是做得过分认真仔细而不是做不到位。将指导原则当作教条去执行,错误也就难免。
为起笔而起笔,为收笔而收笔,每个笔画都藏头护尾而忽视笔画与笔画之间应有的笔势连贯,前后笔画之间书写缺乏联系,写字成了堆砌一笔笔看起来十分完美的笔画,以上都是我们在实际书写中经常犯的错误。完美的局部会使整体失去平衡,失去完整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他是这样说的:“无垂不缩,谓直下笔,即下渡上,至中间则垂而头圆,又谓之垂露,如露水之垂也;无往不收,谓波拨处即往当缓回,不要一拨便去。”这大概很代表大多数人的理解,因为至今。我们还未见有谁对这样的解释提出过质疑。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们是不能同意的,这其实是望文生义:写垂露要由下返上,难道世人还有所不知,还需米大书家的点拨么?对于后一句的解释,似还有那么点点拨的意味,但这也去实际甚远,我们所见碑、帖中的“波拨”(即捺脚及钩踢)处的用笔,多 是顺势 而出,除行草中极少有缓回捺脚,钩踢是绝无缓回的。
扩展资料: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
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
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2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宋米芾在《论书.答翟伯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写字运笔时,要求笔锋在点画尽处或虚或实地作收缩、回锋。它与“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中锋行笔”一起,构成书法技法中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规范和准则。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43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