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小故事8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1 09:2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8:33
1932年六月底的一天,臧到清华园去看闻先生。闻住着一方楼,一个小庭院,四边青青绿草,一片生趣。还是那样的桌子,还是那样的秃笔,还是那样的四壁图书。桌上的大本子已经不是唐诗、《杜甫交游录》,而是“神话”一类的东西了。
这时的闻一多不再写诗。“七七”事变,使臧再访闻先生的事成了泡影。七月十九号臧离开北平,在车站上碰遇到闻先生一家。臧在德州下了车,辞别了闻先生——是永远辞别了他。
扩展资料:
个人荣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颁发的*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轶事典故
粉碎“四人帮”后,季羡林肩上工作负担繁重,社会兼职越来越多,一时竟达30余项。1979年,臧克家至八宝山参加游国恩先生追悼会,以为一定能够与季羡林相逢,结果季羡林未到,这使臧克家觉得惊异。
思及季羡林极重友情,又办事认真,更何况是治丧委员,何故缺席呢?后来见面问及此事,季羡林幽默地对臧克家说:“那一天,比较重要的会议有三个,只好向逝者请假告罪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臧克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8:34
与*谈诗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你是一颗大星》的诗。解放后,*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谈诗的往事。
*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的诗句。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索稿。“*”后,人们对*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臧克家向*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当*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
终身喜爱孩子
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臧老的大女儿臧小平在一旁插话道:父亲太关心孩子了,有一次,一个刚进幼儿园的男孩哭闹着不肯去,父亲见了心中不忍,百般劝慰后又给了一大把糖果。孩子送去以后,父亲几次走到幼儿园门口,听听没有再哭闹,才放下心来。
10年前,郑曼给我讲了臧老关心甘肃武威县一孩子失学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叫常清玉的女孩,父亲是建材总厂工人,她以高分考入高中,后母也有小孩,家境比较困难,她很苦闷,在《甘肃日报》看到访臧老的文章,感到他可以信赖,就请报社转信给臧克家。臧克家看了信后,叫夫人回信,让她不要气馁,并举了华罗庚、齐白石等人的例子鼓励她奋进。又通过《少年文史报》总编辑吴辰旭,请他帮助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这件事引起了甘肃省的重视,希望工程给她拨款400元补助,学校免去了她的学杂费。臧克家夫妇每学期资助三四百元。甘肃**为此专门在省报上撰文,指出一个老作家如此关心失学儿童,要求全社会重视“希望工程”。我想看看**写的那篇文章,臧老摇摇手说,这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宣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8:34
与*谈诗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你是一颗大星》的诗。解放后,*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谈诗的往事。
*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的诗句。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索稿。“*”后,人们对*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臧克家向*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当*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
终身喜爱孩子
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臧老的大女儿臧小平在一旁插话道:父亲太关心孩子了,有一次,一个刚进幼儿园的男孩哭闹着不肯去,父亲见了心中不忍,百般劝慰后又给了一大把糖果。孩子送去以后,父亲几次走到幼儿园门口,听听没有再哭闹,才放下心来。
10年前,郑曼给我讲了臧老关心甘肃武威县一孩子失学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叫常清玉的女孩,父亲是建材总厂工人,她以高分考入高中,后母也有小孩,家境比较困难,她很苦闷,在《甘肃日报》看到访臧老的文章,感到他可以信赖,就请报社转信给臧克家。臧克家看了信后,叫夫人回信,让她不要气馁,并举了华罗庚、齐白石等人的例子鼓励她奋进。又通过《少年文史报》总编辑吴辰旭,请他帮助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这件事引起了甘肃省的重视,希望工程给她拨款400元补助,学校免去了她的学杂费。臧克家夫妇每学期资助三四百元。甘肃**为此专门在省报上撰文,指出一个老作家如此关心失学儿童,要求全社会重视“希望工程”。我想看看**写的那篇文章,臧老摇摇手说,这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宣传。
参考资料:http://www.yzs.com/html/sfnews/2005113052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8:35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你是一颗大星》的诗。解放后,*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谈诗的往事。
*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的诗句。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索稿。“*”后,人们对*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臧克家向*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当*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
终身喜爱孩子
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臧老的大女儿臧小平在一旁插话道:父亲太关心孩子了,有一次,一个刚进幼儿园的男孩哭闹着不肯去,父亲见了心中不忍,百般劝慰后又给了一大把糖果。孩子送去以后,父亲几次走到幼儿园门口,听听没有再哭闹,才放下心来。
10年前,郑曼给我讲了臧老关心甘肃武威县一孩子失学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叫常清玉的女孩,父亲是建材总厂工人,她以高分考入高中,后母也有小孩,家境比较困难,她很苦闷,在《甘肃日报》看到访臧老的文章,感到他可以信赖,就请报社转信给臧克家。臧克家看了信后,叫夫人回信,让她不要气馁,并举了华罗庚、齐白石等人的例子鼓励她奋进。又通过《少年文史报》总编辑吴辰旭,请他帮助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这件事引起了甘肃省的重视,希望工程给她拨款400元补助,学校免去了她的学杂费。臧克家夫妇每学期资助三四百元。甘肃**为此专门在省报上撰文,指出一个老作家如此关心失学儿童,要求全社会重视“希望工程”。我想看看**写的那篇文章,臧老摇摇手说,这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宣传。
参考资料:http://www.yzs.com/html/sfnews/20051130524.htm
69 19
下一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