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9 23:41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30 04:02
正常成年人两眼之间的瞳距应该在五十八毫米到六十四毫米之间,这个数据会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发生一定差异。瞳距是两只眼睛瞳孔之间的距离,其会随着面部器官发育而发生变化,不是恒定数值。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英文全称为Pupil Distance,在验光配镜处方中的缩写为PD,单位为mm。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对于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患者,配眼镜时,需要考虑这个参数。即两块镜片中心的距离(光学中心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正确,患者戴上眼镜后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并且影响视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0 01:10
一般男性的瞳距为60毫米到73毫米之间。一般女性的瞳距为53毫米到68毫米之间。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
正常人的瞳孔能反射性地调节其自身的大小。当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当光线减弱时,则瞳孔散大。如果瞳孔反射异常或消失,表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所以临床常采用瞳孔对光反射来检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瞳孔大小随年龄、人种、屈光状态、光线强弱、目标远近及情绪变化而有不同。一般为2~5毫米,平均4毫米左右。
扩展资料
配好眼镜,不仅要验准屈光度,还必须搞好瞳距测量。对屈光度稍大些的矫正眼镜,如果瞳距有明显误差,即使屈光度符合要求,戴了也会觉得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这是因为两眼的眼肌平衡遭到破坏。
只要有一只眼睛的视轴接受的光线不是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进入,由于镜片的三棱镜效应产生折射,改变了进入眼内光线的方向,这只眼睛里所形成的物象不落在于另一只眼睛相对应的对应点上,这就会立即出现复视,当然这是片刻也不能忍受的,于是大脑便马上产生修正反射,调整眼外肌,使两只眼睛接受的影响都仍旧落在各自的对应点上,瞬即避免了复视,但是往往使人感到很吃力、不舒服,要修正的程度越大,越容易令人难受。
不同的人对修正量的耐受性也不一样,一般对水平方向修正的耐受性较大些,特别对需要加强内直肌作用的修正耐受性更大些,对纵向的修正量则极为有限。两只眼睛一般高而眼睛的光学中心却不一般高,这就容易使人难以忍受,少数人甚至会出现斜视头位以助克服纵向修正量的不足。所以一定要使所配的眼镜不仅度数合适、瞳距正确,而且光心高度也符合戴镜人两眼的实际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瞳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0 02:28
一般成年人的瞳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在58mm~64mm之间。
拓展:
1、简介: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2、瞳距测量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英文全称为Pupil Distance,在验光配镜处方中的缩写为PD,单位为mm。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对于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患者,配眼镜时,需要考虑这个参数。即两块镜片中心的距离(光学中心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正确,患者戴上眼镜后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并且影响视力。
3、远用测量
在两眼瞳孔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⑴从右眼瞳孔中心点到左眼瞳孔中点之间的距离。
2)从右眼瞳孔外缘(颞侧)到左眼瞳孔内缘(鼻侧)之间的距离;或从右眼瞳孔内缘(鼻侧)到左眼瞳孔的外缘(颞侧)之间距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0 04:03
你好,瞳距是指两个瞳孔之间的距离,在人的生长发育期,随着脸型的变大,两眼瞳距也相应变大。*一般在58--6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