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电子备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9: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17
网络的普及给现代教育教学增添了魅力,注入了活力。随着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均衡教育等新教育观念形成、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激发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改力度,拓深教研深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信息,整合教育资源,集优教师创新潜能,使电子备课真正发挥服务教学的最大功效力。 1.精挑,精选电子备课材料是巧用电子备课的先决条件。因为网络涉及到各教学内容的教育信息包括电子备课在内,组合的分量特大,信息特多:有先进学校的,有落后学校的;有发达地区的,有欠发达、落后地区的;有优秀资源,也有滥竽充数的,可谓是内容极其丰富,但又参差不齐。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出适合本学校需要的电子备课资料。 2.细研,是选择好备课资料后的加工阶段。备课资料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和课件的铺排、选择等是备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们马上要进行的具体教学环节能否适应、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是我们应仔细研讨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是分年级分学科办公和开展教研活动的,那么研讨备课内容就是教研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相互反复讨论、酝酿、切磋,提出修改计划、建议,并予以详尽批注,以供教师们互相借鉴、学习之用,它是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 3.反馈,是指课任教师根据备课在具体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切实际的如时间安排是否得当、内容是否过深过浅、步骤是否过烦过简、操作是否容易繁琐等环节、程序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地在备课资料上以手记形式反映出来,写出建设性改进措施,以便于下面准备上课的教师参考、改进。因为同内容的备课资料不可能同一时间就立即完成,教师应充分运用下课后、上课前短时间互动、交流,提出教改思路,相得益彰,大有裨益。 4.整合,即整理合拢全部电子备课资料。一个年级的同学科课任教师,在相互学习、交流教改经验的同时,实施完课堂教学过程后,借教研活动的契机,写出每课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整改思路、教学效果的感悟等,并相互交流。或对电子备课资料施以修改、整理,或形成文字材料附后,供以后教学参考:不断吸纳好的经验,改进不利因素,也对下一环节再教学此内容有较大的借鉴性。一年多来,我们在实施集体电子备课中,按以上步骤实际操作,把节省手抄备课的大量时间,用于对课程的研究、备课资料的研讨、修改、总结、整合上,不流形式、不走过场,扎实推进,效果极大提升。真正实现了信息互通、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资源公享之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18
电子备课如何有效施行
电子备课,具有传统的备课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相比传统的备课方式,它具有两大优势:
1、提高教师备课工作效率。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要进行大量的抄写和文本资料的收集、翻阅,这花去了很多时间,减少了真正用于思考教材教法和研究学生的时间。电子备课则省去了教师的抄写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探讨教法,研究学生,完成课前各项准备。
2、逐步建构并形成个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应用电子备课的方式,教师的个人课案和有关资料保留在计算机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师可以浏览对比以前的课案,实现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学校教务处也可以对每个教师的课案资料进行归类处理,这就集中了学校所有优秀教师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全体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查询与应用。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电子备课也是如此,其强大的编辑功能,带来了这样一些问题:
1、备课成了复制教案。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获取方式,使得网上的教案和课件能够轻易地得到复制,这就导致有不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不对所获资源按需进行修改而直接应用的盗用现象发生。
2、备课成了打印教案。电子备课资源库的形成,使得教师不再需要进行教案的抄写,有些教师年年用同一教案,电子备课成了打印的应付检查的小册子,其效能都不及抄写备课。
电子备课所存在的隐忧显然不能掩盖其强大的优势,况且其问题产生的根源也不在电子备课本身,而在于教师的素质。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关键是如何实施好,就电子备课的有效施行,笔者以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认识,加强自我约束。电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教师要认识到电子备课只是一种更加快捷的手段,上好课的前提是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案,而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因此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自觉自律,真正让电子备课为自己有效服务。
2、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备课质量。教学课案的形成只是备课的最终表现形式,教学者只有充分经历备课的过程,即从教材处理到教法选择,从预设到生成处理都有足够的思考,这才算是完成了备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首先教师个体要针对教学内容收集大量有效信息;其次以集体备课为主要研究形式,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展教学思路;再次以个人备课来实现有效信息的融合,形成案例走进课堂;最后是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撰写教后记总结经验、教训并再次在网上发布,让其他教师参与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18
一、确定思路。在进行电子备课之前,首先要学习《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教材,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设施,想想这堂课自己应怎样设计,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
二、浏览资源。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之后,就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的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还有上一年级二年级时的备课,以及课件,把有参考价值的,对自己编写教案有用的内容,保存下来。必要的时候看看有关课堂实录。只有学习他人的方法,借鉴他人的智慧,吸取众家之长,才能备出生动有趣、教法多样、学法灵活、切实可行的优质教学预案。
三、撰写教案。浏览完几份相关的教案之后,下一步,自己就该进行电子备课啦。备课时,一定要紧扣教材特点,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搜集到的教案中可取之处,要大胆地借鉴过来,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机械地下载别人的教案。
填写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网上基本上找得到,和参考书的基本一致,所以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就可以了。而教学关键、教法、学法、教具并没有现成的,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填写。 教学每个环节前标明序号,再用相同的字(一般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意思表达一致的词等)表示。师生活动中写明师生活动的内容,预设出学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答案。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尽量细化些,避免过于笼统,影响教师掌握教学时间,另外要注意每一环节需要的时间放在环节的第一行,这样美观些。板书设计尽量根据黑板位置,设计好。用彩粉笔的地方,用彩色字表示。完成课件制作,进行超链接。
各位老师会说,这样的备课岂不是麻烦,还不如纸质备课呢。其实不然,我讲的是没有现成的表格式教案做参考,我们要完成一个优质的教案所要做的,所以要花很多心思。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我们有了上一年级的电子备课资源做参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精品教案进行修改,这样省时,省力,方便了许多。
四、个性修改。再优质的教案,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所以,其他教师再共享主备资源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五、反思教学。课后的反思分为四部分。避免上网上搜索一大段话粘贴,也不能一个部分一句话了事,要认真反思,把教学中教法,学法,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资源应用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
六、上交精品。课后我们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找出不足,再次修改教案,形成精品教案,上交教导处,存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19
更有效地进行电子备课,就是在你的电脑或手机上形成一个版本,然后把你要讲授的课内容进行设计,然后输入到电子版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