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廖仲恺主管财政工作告诫下属官员,"既为官吏,不宜爱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3 12: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13:53
“为官不能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这是廖仲恺的口头禅,民国建立后,廖仲恺数度出任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厅长,这个“不爱钱”的财神爷让习惯了“水至清则无鱼”的广东绅商头痛不已。
辛亥革命成功,廖仲恺首次担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次长,当时他只有35岁,对西方经济思想颇有研究却无行政经验,广州的舆论当时对廖仲恺这样的“新官儿”极尽讽刺,“有新官儿仰卧藤箩,口喃喃犹呓经济术语”,廖仲恺暗下决心,要令广东经济有大改观。
当时民国初立,百业待兴,加上军饷庞大,财政非常困难,有个段子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前方军情告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大笔一挥,拨20万元军费,结果来人拿着条子前往财政部拨款,发现国库之内只有银元10元。
段子虽然不能尽信,但反映当时革命政府之困难。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危机,廖仲恺决心实行更为公平的征税制度,借此消除社会上贫富不均的弊病,实现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理想,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的目标,廖仲恺就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单税法”的原则,向广东临时议会提出换契法案。
1912年6月12日,廖仲恺出席议会,阐述换契案的内容和主旨。他说,中国历来朝代更换,必改税契。廖仲恺乃提议广东的地主,以两月为期,把旧的三联印契交与政府检验,再另行发新契。业主可以自由呈报地价,政府按价抽2%的税。逾期两月,仍未换契者,加倍征税。若过了六个月的限期,便没收其土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贫富的差距,防止土地私有和地价腾贵的不良后果,按照亨利·乔治的设想,要解决贫富差距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根据所拥有土地的价值来征收税项。
可是,廖仲恺的远大税制改革计划却失败了,尽管单税制本身也存在缺点,可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广东临时议会的120位议员当中,只有20位同盟会成员,其他都是前清的官员和地方的商绅,他们参加议会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势,毫无建国理想。把辫子一剪就摇身一变成了民国新人,这批政治骑墙派往往在民国初期把持政治,而廖仲恺这样的有理想有建国方略的革命志士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又被迫延后几十年,这让如笔者般读民国史的后来人无不扼腕叹息。
不过,尽管廖仲恺的税制改革没有成功,但它的提出却有重大意义,税制改革一直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难题,直至今日,如何从生产力、法治和可行性三方面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税制改革,廖仲恺当年的思考仍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