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6
孩子说:"妈妈,你看,我折的这个纸飞机好不好看?"
我回应说:"哇,这个纸飞机真的很好看呢!"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说:"妈妈,我今天要给你讲一个故事。"
我回应说:"好好好,你讲吧。"
孩子说:"你不要总是说好好好嘛,你应该说好的,真好,太好了。"
我乖乖地听了孩子的话,点了点头笑着说:"好的,那你开始讲你的故事吧。"
"哎呀,你不要总是点头啊,也不要总笑着嘛,你要严肃一点呀!"
我叹了口气,假装严肃地说:"好的,你开始讲故事吧。"
......
"算了,妈妈,你还是闭嘴吧。我还是继续看我的故事书吧。"
相信不仅仅是我,很父母也许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吧,而且还不止是一次呢。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都表现出抗拒。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那么,究竟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让孩子将注意力放在亲子之间的交流上呢?
单单只是看故事的叙述,似乎文章开头故事中的孩子特别不懂事,竟敢直接开口让父母闭嘴。
事实上,当孩子在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正在看手机。对于孩子的问题,我几乎都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在面对孩子。孩子是敏感的,他能够敏感地感受到父母的敷衍、对自己不上心,所以,孩子才想要结束这一个话题。
而这其中问题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父母的"假共情"引起的。
何为"假共情",就是说父母想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共情,但是做法不对,或者没能达到共情的效果,甚至最终起到了反作用效果。
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父母觉得自己必须要把自己对于孩子的爱,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这样孩子才能看到父母对于他们的一种上心和关心。
其实,养育中对孩子的共情,有时真的不需要做太多,节制自己的反应、反观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进攻型父母",正在拉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一些父母待在孩子身边时,会忍不住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指手画脚。
比如说,孩子正在画画,父母在一旁陪着孩子,看着孩子画画。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父母说:"哎呀,你这颗树是不是画的有些歪了。"
"你是不是应该在这里画一个太阳会更好一点。"
"欸,你这里的颜色是不是应该换成红色会更好一点。"
......
过了许久,孩子对大吼:"哎呀,妈妈我求你闭嘴吧。"
听到孩子的这句话,有些父母还会觉得孩子的态度不够端正,不懂得父母的好意。于是,父母可能还会责怪孩子。
这种类型的父母就是"进攻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不断地"进攻"。本质上,这种进攻就是一种干扰。因为这种干扰,孩子失去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一些探索自我、不断创新的机会。
"进攻型父母"会对孩子造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
1、 为孩子做的太多,干扰孩子的思路
2、 造成"假性互惠",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成为"防守型父母",父母应该做到哪些方面?与"进攻型父母"相反,"防守型父母"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看不见"。他们会刻意地忽略孩子的行为,特意地去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值得注意的是,防守,并不代表看不见。
"不做什么"更多的是代表外在言行的节制,但不代表父母的心域停止运作。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恰恰是言行上的节制,才有助于我们积攒更多心域运作的能量。
恰恰是因为这份忽略,这份看不见,才会让父母减少一些发火的瞬间,才会让父母更加能够冷静地看到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从而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么,父母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个"防守型父母"呢?
1、 父母说话前,先进行思考
首先,父母在说话之前,应该先思考,思考自己行为举止背后的本质。这样一来,父母可以避免加剧亲子之间的矛盾。
父母应该思考些什么?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父母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个孩子,并且处于这样一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然后,父母可以再思考一下,如果父母把自己原本要说的话说出来,那么孩子会怎么想呢?
父母接下来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情,究竟是真的为了孩子考虑,还是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通过这样仔细地思考,父母就能够冷静下来,而不会不受情绪控制地随便说出一些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语。
2、 明确亲子之间的界限,不随意"侵犯"孩子
其次,父母要做的就是明确亲子之间的界限,不要随意地"侵犯"孩子的隐
私和自由。父母要懂得放手,就是父母没有太大的必要去顾全孩子的一点一滴、一丝一毫。
也就是说,父母没有必要把自身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当父母感受到孩子情绪不佳时,或者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不要急着去安慰孩子,去帮助孩子解决。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拥有独立灵魂的人,孩子会有自己的思考,会有自己的解决方式。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在孩子无路可走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引导。
剩下的,父母只需要静心等待,等待自己走出困境的那一刻。
3、 少一些无力的安慰,多一些无声的陪伴
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表现地很"敷衍"。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有
要事要做,或者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无趣,父母才不经意地表现出敷衍的态度。但是,父母这样敷衍的态度就是会伤害到孩子。
比如说,孩子说:"妈妈,今天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父母可能会这样回应:"没关系的,就是摔了一跤而已。下次小心点就行了。"
在孩子的心里,父母似乎认为自己受伤这件事情并不重要,这就相当于孩子在父母心里不重要。
父母应该减少甚至是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迅速地给出一些无力的安慰。而是应该多一些走心的言语,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等到孩子慢慢地走出情绪。
育儿一直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父母应该成为一个"防守型父母",牢记"做多错多"的谨言,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多给孩子一些温暖,而不是虚假的共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6
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身份,以一个朋友的姿态来和孩子相处,我尝试过,很管用,孩子比以前听话多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7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强制性要求,那样只会让他们反感自己,变得更叛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7
一是以平等地姿态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友好。二是真诚地和孩子沟通自己的想法,使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尝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