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时期的南美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29
二战末期的阿根廷总统贝隆在二战以前是意大利部队的军官,并访问过德国,对两国及其*制度都有好感,加上贝隆自己也是意大利后裔,遂亲于轴心国。二战接近尾声时迫于盟军压力阿根廷才想轴心国宣战,但已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 战后,贝隆收留了一些德国战犯和一些党卫军军官(比如斯科尔兹尼)。但是贝隆本人的*并非完全学习德意,他自己发展出了一条贝隆主义,是战后不久的阿根廷迅速发展。
具体原因是因为边界争端(从普塔玛育河到亚马逊河之间辽阔的热带雨林区)引发的冲突。1941年7月5日,秘、厄两国互相发出战争威胁。7月23日早晨,秘鲁陆军用闪电战战术迅速越过边境,开始大规模入侵争议地区,而厄瓜多尔陆军则显得准备不足而连连后撤。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行动中秘鲁使用了空降伞兵参与作战,这在南美洲战争历史中尚属首次。两国陆战的具体作战过程则由于资料缺乏而无法知其战斗细节,,仅能知道在几次小规模的地面交战中,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的秘鲁陆军(投入作战总兵力约有5万人)很快就击溃了装备很差的厄瓜多尔陆军(投入作战总兵力约3万人),取得了完全的一边倒式的胜利,在停火前,秘鲁已完成对存在争议地区事实上的占领。双方海军也在调兵遣将,但由于厄瓜多尔海军实力远远不及秘鲁海军,所以真正只发生了一次海上战斗。吃了亏的厄瓜多尔准备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夺回失去的地区。秘鲁则加强了占领地区的守备工作,并准备继续调动军队在必要时扩大攻势。鉴于秘、厄局势有恶化失控的趋势,为保证美洲后院的安静和平,北美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美洲的两个地区大国巴西、阿根廷联合出面进行调停,三国联名向秘、厄两国发出限期停战的命令。因为秘鲁已经达到了战争目的,自然是同意马上停战的,所以强大的外部压力主要集中于厄瓜多尔,由于国小力弱,厄瓜多尔迫于压力只能同意在三国指定的时间停战。所以这次秘、厄边界战争在持续短短8天时间后,终于在7月31日宣告结束。
二战时南美洲除了巴西之外其他国家均未参战.
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后,美国一边观望“不出手”,一边又督促南美洲各国加入盟国阵营。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国向巴西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总统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别国攻击,巴西将全力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便开始支持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炼钢厂,这座炼钢厂建成后就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
巴西在美国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南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把对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军事投资给了巴西。依靠美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超越了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