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4 11: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4 13:19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总是习惯把好脾气留给陌生人,坏脾气则全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这里面也有客观原因,一是亲近的人朝夕相处,待在一起的时间长,面对的事情多,喜欢的不喜欢的,愿意的不愿意,快乐的烦恼的事统统都得应对,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二是亲近的人在一起,彼此完全放松,毫无顾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着性子来。脾气好与坏,固然有性格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每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控能力,说穿了就是情绪来了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好情绪体现出好脾气,坏情绪自然就带来坏脾气。好情绪坏情绪总是在慢慢的积累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得爆发,而亲人是最亲近的,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越是亲近的人在一起,由于没有了顾忌与戒备,越是容易放任自己的情绪,信马由缰。生活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和生活中的其他人往往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相对亲人来说,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其实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我们总是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当然事实上也是。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通常是:“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待值过高造成。亲人也是人,也有一般人的通性,忽略这一点是冲突的最初源头。这样相处方式会有许多副作用,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亲人之间的反目成仇。很多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狠话,那些激动之余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都是一股脑地推向了对方,根本不计后果,而且无可挽回。一旦造成的伤害,尽管多半都会因爱被原谅。但有一点常常容易被忽略,毕竟刺就是刺,不论大小,总会留痕,再强大的身躯也会千疮百孔。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明明满满的关心爱护,可是出口时不是夹着枪就是带着棒,既不顾他人的喜好,也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言语不分轻重,逞一时口舌之快,过后还要美其名曰“心直口快”。可能本身没有恶意,但说话不思后果,往往倚仗着的他人的容忍和谦让,逾越了分寸,摒弃了原则,总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殊不知没有圣人神人,容忍和谦让有限度,一旦超过限度,这水很有可能就化身为一把带有温度的利器,浸蚀着他人皮肤,残存为长久的苦痛记忆。
古语说恶语一句六月寒,自有它的道理。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就是指说话,考虑是否诚恳;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怎样请教别人;要发怒了,考虑是否有后患。很多人都听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是说一句善意、理解的话能够给人带去温暖;而充满恶意的伤人话语,即便是处在酷暑夏日,也能如冰峰利剑,刺伤人心。什么场合下该说什么话,对待不同的人该如何措辞,用怎样的方式去沟通都是不小的学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4 13:25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发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4 13:17
那不就是很多人都是以己心度别人之腹吗?他认为自己是这个样子的,别人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往往不是这个样子的,有些人在家里不怎么发脾气,在外面倒会发脾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