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制造的生化武器为何最终没有得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7:1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06
首先,说明一点,生物武器和生化武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化室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合称。接着,回答楼主的补充问题,为什么没有在苏军和盟军军队中造成大规模的流行。
说起这个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日军自身的问题。生化武器确实有很大的杀伤力,但是其杀伤效果也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其中包括军队在武器使用方面的训练,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关于这点下面要提到。日军的生化武器,主要是生物武器,在最初的使用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可靠性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可靠性问题,尤其是对生物武器来讲,就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武器的实际使用效能,什么才是这种实验最好的材料?回答曰人。因为武器在战场上要杀的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只有用活人去实验生物武器的效果,这种实验得出的数据才是最真实、最可靠的,731的存在和所作所为就是基于这种目的——为了使生物武器在战场上更有效,需要专门的部队进行大量的实验。还有就是生物武器的存贮与投放,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日军直到二战结束前的才初步解决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
其次,制约的另一个因素,环境,尤其是各种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比如说一战的时候,毒气的使用,就有很多制约因素。在那场永远载于世界战争史上的,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毒气的战役——伊普雷毒气战中,在战役爆发前,德军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首先确定的就是当天的风向、风速等自然因素问题,风向不稳,毒气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杀死自己的一把剑,风速过低,毒气飘不过去,或者说扩散范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就造成了杀伤范围小,达不到消灭敌人、为己方部队提供火力压制的效果,会为后续部队的进攻造成阻力,无法充分发挥毒气的优势。虽然一战结束后,到后来,生化武器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化学武器的种类增加,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更强,感染范围更广,但是还是免不了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苏日诺门坎之战中,双方主要的交战是在开阔的原野之上,这也是苏军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苏军的大规模机械化军团的优势,在广袤的原野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具有很大的陆上优势,其次是制空权,日军在夺取制空权上,也是费了很大的力,但最终还是没占到便宜。主力会战失败的结局,整体的劣势,不是一两次的生化武器参战能扭转的,而且这种平坦的地形和自然环境,不利于生化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具体到这次战役,还有日军兵员素质和兵种之间的协调问题,详细的你可以参见百科诺门坎之战,居然把自己人给毒死了。
在南太平洋上也是这样,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是很大因素,比如说,南太平气候潮热,而且多雨,是恶劣的热带丛林环境,你放芥子气,雨一冲,没了,你放老鼠虱子,天太热,那东西在东北出来的,到那活都活不了。当然,这只是通俗点的说法,战争毕竟是战争,使用这种武器,是不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是有的时候相对其他武器,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整体实力的对比,盟军在*阶段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是以海上作战为主,以海促陆,通过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来支援陆上的进攻,在整体的优势下,日军不能发起有效的*,即使是使用生化武器也无济于事。通俗点讲就是被人压着打。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军和盟军的医护条件很到位。总的来说,就是医疗保障条件要好过日本和中国,这也是生化武器无法产生大规模杀伤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盟军在二战时有专门的医院船,负责后送受伤伤员,而日军到中后期,由于资源匮乏,而前线又连连失利,有的驻军医药相当匮乏,这也与日军偏重精神,而忽略了士兵的基本战场需要有关。而苏军和盟军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使得日军的阴谋未能得成。
下面是楼主的主要问题,日本最终为什么会失败,而没有得逞。这并不是说日本人当时没有这种想法,而是已经没有了实施的条件和机会。关于这一点,你去看看731部队那个视频吧。总的来说还是实力的问题,日本本土在战争后期频繁被盟军轰炸机轰炸,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尤其是美国的原子弹,使日本遭受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战争实力的急剧消耗,已经使日本穷途末路,连守卫本土的军队都没有足够的武器,再现了一战末期的时候,东线俄军战场两个人甚至是三个人才有一支步*的悲惨局面。如果要实施大规模的生化武器战争,那就需要起码的投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火炮、运输载具等,但当时日本可以作战的飞机都投到了太平洋战场,可是根本不够用,怎么办?神风特攻队,可就是这样还是不够,本土的军用物资的生产根本供不上战争的消耗,可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在盟军面前时多么的不堪一击,苏军对日宣战,80万关东军几个月就土崩瓦解。物资极度匮乏,军队和老百姓都这样,而且战争工业的生产能力被炸的几乎回到了明治维新之前时代。总体实力的削弱与消耗,日本根本无力再展开像开战初期那样大规模的进攻和反击了,这是物质层面上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了实施的条件。再者,盟军步步紧*日本本土,正准备实施奥林匹克作战计划,登陆日本本土,不过最后还是美国的原子弹帮了忙,彻底摧毁了日本高层的战争意志,于是不久就无条件投降了。但投降之前,731那些家禽还在满脑子幻想靠大规模的生化战争扭转局面,可大本营投降的事实,砸碎了他们的美梦,虽然他们已经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就这样,在自行撤退的命令下,残存的实验部队撤离,回到日本后解散。发动大规模生化战争的狂想就此彻底破灭。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生化武器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想法,日本在二战结束之前一直都有,只是在战争的后期,迫于局势,才没有发动,这种情况,就像今天日本没有原子弹一样,其实他们很希望拥有这东西,因为这是真正的国之柱石,可只是迫于当前局势,他们不能拥有,但绝对不代表他们不具备生产这种武器的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06
细菌生命力若,最多能活几个月,另外,人家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高,很多士兵接种了抗体,根本不怕。
而且,关于细菌武器的投放方案,日军一直没有详细的确凿的计划,多数是随着*扔出去,但是很多日本飞机还没有扔*便被盟军飞机击落,很多运送毒菌的船,没来得及登陆,便被击沉。美军还能破译80%的日军电报密码,对于日军的动向了如指掌。而且根据规定,同盟国情报各国理论上是共享的,所以苏军很多有可能受到美军提醒,有所防备。
另外,苏蒙联军作战地带气候寒冷,细菌不易传播。连人都穿少了都会被冻死冻伤。更别说是细菌了。记得东三省发生过300日军被一名抗联引入深山,结果全都被冻死了,最后还是春天雪化了,才发现这300日军,容貌、衣服一点没腐烂,就是冻的像石头一样。还有,知道日本关东军为什么在冬天很少带头盔吗?因为出汗后,东北天气冷,会发生尴尬的头皮立马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之事,所以最多是里面戴皮、布帽。外面戴钢盔,但是这样很笨重,显得头重脚轻。
还有日军的毒气罐设计的有问题,使用前需要用手拧,但是经常会被冻住打不开。所以日军经常发生用毒气罐之前要用火把烤的尴尬事件,以至于*了手里的火把还在烤毒气罐,也让没能烤化毒气的螺栓开关。
可见。气候寒冷到如此地步,想使用毒气,是很困难的。
但是,细菌武器虽然不能让像美国、苏联这样的发达国丧失战斗力,但是日军丧心病狂的用它来攻击中国平民,中国但是没有完备的医疗系统,人民卫生观念很差,缺衣少食,什么能吃吃什么。日军假接济粮食,在食品中放入变异细菌,致使80-200万中国人丧生!这些历史被时间所掩盖,我们只记得南京大*,
但是却不知这些血淋淋的历史。我的外祖父是八路军某部团长,他告诉我他在东北曾经接受3000名日军的投降,后来接受5000伪军的投降,从日军交出的武器来看,仅仅3000人的日军部队,竟然有整整550吨细菌武器(含毒气罐等承载品在内的重量),从日军的作战记录中看出,日军发动细菌战的确不能有效杀伤敌人军队,但是可以摧毁敌国的劳动力,从而使其经济瘫痪,劳动力缺乏,从而削减战力。
回答完毕,全手写。FOFA慈爱原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07
我就不给你复制粘贴了,那些百度一下都有,浪费时间又不实际。以下是我自己的分析和总结。原因很简单。
1,南太平洋的环境,南太平洋大部分是海岛作战,而不是*作战。这就*了细菌的传播范围,最多局限于某一岛屿或某一艘船很难大范围传播,反而容易隔离污染源。
2,细菌对繁殖环境也是有要求的南太平洋和东北地区其实并不适应大规模细菌战的展开和传播。(都是地广人稀)。而且苏军和美军都是经过一战二战洗礼的对细菌和化学战有深入的研究和成套的预防措施。
3,细菌的培植其实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731等部队事实上只是研究和实验部门,生产能力有限,大规模生产化学武器是需要时间,需要生产设施的,比如将制药厂转型。但到了战争后期日本连制药的能力都没了。更别说生化武器了。
4,投放,生化武器的使用是需要投放的,而到了战争时期地面还好说空投不行还可以炮击。而海上则主要靠空投了命中率还很低。可是日军的重炮和空战能力还有制空权到了后期都已经很微弱甚至丧失了。这就*了化学武器的使用和威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07
生物武器的研制难度是非常高的
别说70年前,就是现在,也不是一般的小国能掌握的,别忘了,DNA等基因技术是最近30年才有的
哪个时候,没有基因技术,只能逐代培养细菌,效率极差,所以,勉强研制出来的,效果很差是一定的
另外,很多载体(跳蚤,老鼠)都不能存活,活下来的,几代内就失去沾染性,所以当时大家都不是很在意这种武器
日本人是因为国家资源少,所以想依赖这种偏门的武器决定胜局,才拼命研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