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6:4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2:37
写作特点 对比,也叫对照,是把相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说明,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比如这首诗的 开端,第一、三句,从人的自然生存现状写不同的两种人.至于这里的“活” 是怎么个活法儿,这里的“死”又是怎样的一种死,并未标明,潜伏着疑问,可谓“蓄势待发”.第二、四句,又说那明明活着的人却是“死了”;这明明 死了的人竟然还“活着”,使上面的疑问又提高到更令人注目的程度.这是从 人的精神因素即*生命力这个角度,来分别喻指他们“生”与“死”的意义 的,这是虚写.由这个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的开头,引出了下面的连续对比,层 层荡开,步步深入,把反动统治者的卑劣、丑恶、渺小揭露得淋漓尽致;又以 此为反衬,把鲁迅及所有*者的纯朴、善良、高尚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令人敬仰.特别应提到的是,为了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选用了两两相对的反 义词,如:“骑”与“俯”,写出了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 力地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人生观,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到底 诗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摆在读者面前,一 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诗 就顺着这对比一直写到底.如果说第一节是极概括的总的对比,那么后六节便 是具体的、形象的对比.2-4节对比了他们与人民的关系.第2节从外在表现看 :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这后一种 是从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衍化而来的.鲁迅原用来表示自己对人民 与对反动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此处发展为对人民两种态度的对比.第3节从 内在思想看:一种想扬名传世;另一种想作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后一种也是从 鲁迅《野草·题辞》的意思提炼而成的.鲁迅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 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 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此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 火攻”,表现的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牺牲精神.第4节从生活目的看,一种是利己 的;另一种是大公无私的.这三节诗人客观描述了两种人不同的形象,对比鲜 明突出.5-7节又与前三节一一对应地对比了他们的不同下场.反动派是藐小的 ,名声是短暂的,下场是可卑的;给人民当牛马的是伟大的,名声是永恒的,前途是崇高的.在这三节中,诗人主观评价了两种人生追求所得到的两种人生 结局.诗中的“有的人”是典型化了的,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人,而是虚指一类 人.因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有普遍的意义,给人启迪,促人 取舍,或自勉,或儆戒.先反后正对比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鲁迅先生的一生,始终站在文化斗争的前列,他的 伟大精神正是在这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形成的,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赞颂他,非 常符合斗争的现实,同时亦有较强的生活真实.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 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更突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2:37
使正反两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