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1 12: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16:45
一、用多元视角审视岭南文化
二、中国缺乏地域文化的平等观
三、“杂交”:岭南文化的生成
四、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三重影响
从文化存在的角度,说岭南文化的本根在于古代百越族文化大概是没问题的,而从文化贡献角度,我们则又可以看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
大致说来,秦汉之交河北真定人赵佗一度割据岭南立国,称南越武帝,定都番禺(今广州),是百越原生态文化与中原文化兼容交汇的一个繁荣时期。到两晋南北朝,岭南地区迎来一次中原移民高潮,带来地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唐代张九龄开辟南岭驿道,岭南岭北建立陆上交通,交流日趋频繁,文化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在此之前,岭南文化的发展基本上还是被动地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到了唐代,岭南人的独特创造开始反过来对中原文化的发展作出影响和贡献,其标志就是惠能确立的佛教南派禅宗。
到了两宋时期,中原地区再向岭南大规模移民,以南岭脚下的珠玑巷为据点,再广泛迁入岭南各地。由此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基本完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有机构成的岭南文化基本成形。
到了明代,终于出现了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白沙学派”(又称“江门学派”),岭南江门人陈献章(陈白沙)创立的“心学”,上承程朱理学,下启陆(九渊)王(阳明)心学,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明朝末年又有中原向岭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自此岭南和中原各地成为一体,岭南地区人才辈出,文化创造不断,难分岭南岭北。
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决定性影响,这一历史大概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本地王朝政治,如秦汉之交赵佗的南越国、五代十国时的南汉刘氏王朝。这些偏安岭南的小王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从中原引入的成套的典章制度与政治文化,而南越的赵氏与南汉的刘氏都是中原人。
第二个因素是贬官文化,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士大夫被贬斥、流放到岭南地区,他们一方面带来成熟的中原文化,另一方面又通过其全国性影响,将岭南地区的风物人情介绍到全国各地。
这些贬官,就广东来说,最著名的莫过韩愈与苏轼。韩愈在潮州当了八个月刺史,潮州境内的一江一山从此名为韩江、韩山,所以后人说他“赢得江山尽姓韩”。
贬官文化对于潮州的影响如此深入,以至于据说在潮州话中包含有一种“文人读书音”,就是当时被贬到当地的文官清晨读书时候的语调与节奏。
而苏东坡的“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名句,更使人们对岭南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方面因素,是流亡王朝政治,具体的说就是南宋抗元与南明抗清的流亡政权。
当时南宋与南明将皇家政治“搬迁”到岭南地区来了,既带来成熟的典章制度与礼仪、文化,也带来大量的文官与士卒,对岭南人特别是岭南上流社会的影响之深入,如春风化雨。
这三种因素,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中原向岭南地区的移民,就形成了岭南文化的本质与主体部分。
从岭南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出它的几个特点。
一是内涵丰富,就是前面说到的“杂交”,既有土著的原生态文化,更有正统的中原文化,也有各种驳杂的异域文化。
二是个性鲜明,与其它地域文化相比,岭南文化的个性显然是相对突出的,这是因为其土著文化非常独特,同时又因为大量吸收、融合了异域文化,所以看上去显得与中原正统文化大不相同,就算其中受中原文化决定的部分,也发生了较大的流变,所以说岭南文化个性鲜明,而共性之中也包含着个性。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它是“杂交”生成的,所以生命力很顽强,适应性很广泛。
这些都是我查的。
希望答案令你满意,望采纳!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