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寓言《吕梁丈夫蹈水》讲述了什么道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2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14
讲述了:凡是法于自然、顺乎自然,保持精神上的纯朴专一,就能畅达生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被身外的利害得失所牵制,则易内心笨拙,神志昏乱,做事就难以成功的道理
《吕梁丈夫蹈水》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译文:
孔子在吕梁观赏,瀑布高悬二三十丈,冲刷而起的激流和水花远达四十里,鼋、鼍、鱼、鳖都不敢在这一带游水。只见一个壮年男子游在水中,还以为是有痛苦而想寻死的,派弟子顺着水流去拯救他。忽见那壮年男子游出数百步远而后露出水面,还披着头发边唱边游在堤岸下。孔子紧跟在他身后而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鬼,仔细观察你却是个人。
请问,游水也有什么特别的门道吗?”那人回答:“没有,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起初是故常,长大是习性,有所成就在于自然。我跟水里的漩涡一块儿下到水底,又跟向上的涌流一道游出水面,顺着水势而不作任何违拗。这就是我游水的方法。”
孔子说:“什么叫做‘起初是故常,长大是习性,有所成就在于自然’呢?”那人又回答:“我出生于山地就安于山地的生活,这就叫做故常;长大了又生活在水边就安于水边的生活,这就叫做习性;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这样生活着,这就叫做自然。”
扩展资料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脱离自然法则而认识的知识,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并无区别,极力否定离开自然本源而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现实面前的处世态度,缔造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客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处事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外篇·达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14
先秦寓言《吕梁丈夫蹈水》讲述了吕梁丈夫蹈水,引发孔子的好奇之心,于是孔子便问其缘故,吕梁丈夫解释了“蹈水”是“有道”的。
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再难的问题,有些人解决起来总是有办法的,只要顺应自然,办法是可以自然形成的,不用刻意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15
吕梁丈夫蹈水
战国 庄子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节选自《庄子·外篇·达生第十篇》)
《吕梁丈夫蹈水》三点导读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杨妙新
美点赏析:
《吕梁丈夫蹈水》是《庄子·外篇·达生》的一个寓言故事。首先,它具有寓言故事的基本特性:(1)篇幅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者讽刺性。它可以比较形象生动地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评判,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这个故事只有200多字,但是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到“达生”。(2)运用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让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3)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使故事形象生动,引人卒读。(4)寓言的主题,有的在结尾处点明,作为教训,明白无误地告诉别人;有的则含蓄地蕴藏在故事情节中,让读者自己去领会。这里的这个寓言故事,其道理没有明确点出,需要读者自己体会,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再难的事只要顺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也有人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达生”,必须摒除各种外欲,要做到心神宁寂、事事释然。
其次,它更具有庄子寓言故事的个性特征:(1)庄子的寓言,一般都不是独立成篇,而是出自某一篇的著作中,就全文来看它可以说是一种譬喻,作为论据在文章中出现的,只是因为它的故事可以单独表示某一个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就形成为寓言。比如,这个寓言,从全文看是举“吕梁丈夫”善于“蹈水”的例子来论说如何“达生”的。(2)庄子的寓言,取譬虽然经常借用或假托某些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别有所指地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来进行劝喻或讽刺;但是也常用“人物”作主人公,特别是信手运用一些名人进入自己的寓言,做比喻性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比如,本文就用名人孔子与吕梁丈夫的问答来说明“达生”的道理,既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又增强了观点的信用度和说服力。(3)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划和夸张渲染,具有寓真实于诡诞、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比如本文前半部分叙述“孔子观于吕梁”一事,虽然语言十分简练,但是注重了细节的刻划,比如,有瀑布和瀑流的描写,有孔子的动作、心理和语言细节的描写,有吕梁丈夫的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是形神兼备、声色并具,摄人魂魄,显示了庄子叙事、描写、抒情的高度概括力;在描写手法上,还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蹈水”的难度,为吕梁丈夫“蹈水”创设一个险恶的环境,从而形象地展示“吕梁丈夫蹈水”的高超技巧,为下文说理进行了十分有力的铺垫。读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庖丁解牛》,手法何其一致。庄子的散文总是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宏伟美丽富含诗意的景象,而与这种景象联系在一起的,是他那一种鄙弃尘俗、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给人人生启迪和审美享受。
难点:
《吕梁丈夫蹈水》这则故事的学习难点在于对它的寓意的把握,因为这则寓言只有一段故事,并没有点明寓意。那么这段故事的寓意怎么把握呢?我们可以把故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吕梁丈夫蹈水,引发孔子的好奇。第二部分,是写吕梁丈夫蹈水结束以后和孔子的两组问答。如何把握前半部分的叙事和写景?如何理解这两组问答?两部分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孔子问的“蹈水有道”与吕梁丈夫回答的“吾无道”中的“道”含义是否一样?“吕梁丈夫蹈水”到底“有道”还是“无道”?因为“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所以这个地方连“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吕梁丈夫何以能蹈水自如?他掌握的“道”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掌握“蹈水”的“道”的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真正含义。从吕梁丈夫的“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等两句话可以看出,他“蹈水”是“有道”的,是娴熟地掌握了“蹈水”的方法的。正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在那凶恶的水流中“蹈水”自如;而从“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等语句中,则还可以看出“道”的形成,不是人为的、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形成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再难的问题,有些人解决起来总是有办法的;只要顺应自然,办法是可以自然形成的,不用刻意追求的。联系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及选文所处文章《庄子·外篇·达生》——全文在探讨如何“达生”——来看,这则故事是从一个侧面讲述了人们何以应该“顺应自然”、“不为私”的道理。
先秦寓言《吕梁丈夫蹈水》讲述了什么道理
讲述了:凡是法于自然、顺乎自然,保持精神上的纯朴专一,就能畅达生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被身外的利害得失所牵制,则易内心笨拙,神志昏乱,做事就难以成功的道理 《吕梁丈夫蹈水》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庄子·外篇·达生》,原文: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如何理解庄子之道,用一千字左右概括
这段话的结论是,人是不可能知鱼之乐的,事物是不可认识的,最终得出了不可知论的结论。既然事物是不可认识的,那么人们没有必要去自找苦吃,耗费精力去追求知识了。所以,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就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
讲庄子作为哲人道人,其小说真是非同凡响
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其他作家的小说,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朴实无华、板滞呆笃。庄子小说的此种艺术风格,在其许多小说中都有所表现。如“孔子观于吕梁”(《庄子·达生》)此篇小说,写吕梁丈夫水性超常,蹈水有术。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不敢游,吕梁丈夫却跳水而游。此人游数百步而出,披发行歌,游于塘...
津人操舟 "," 吕梁丈人 " 等寓言故事
作者利用这篇寓言,说明精神作用对做事的影响,进而阐明养生的道理。率性操舟,忘水游泳,心中无所顾惜,怎能不自由轻松地畅其所能。庄子从游泳中感悟出了人生逍遥游的道理——“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即从实践中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由技入道的自由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获得,其前提是“忘水”,即必须...
孔子观于吕梁文言文
道理:凡事最好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2. 善游之道的翻译如题原文 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以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出来了,披着头发唱着...
写庄子的文章
“庖丁解牛”(《养生主》篇)、“吕梁丈夫蹈水”(《达生》篇)、“梓庄削木为鐻”(同上)和“捶钩者”(《知北游》篇)、“匠石运斤成风”(《徐无鬼》篇)等等所表现出来的出众技艺,表面上看,在具体操作上与轮扁斫轮不同,实际上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旨趣基本是相同的。 庄子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物化”...
写庄子的文章
“庖丁解牛”(《养生主》篇)、“吕梁丈夫蹈水”(《达生》篇)、“梓庄削木为鐻”(同上)和“捶钩者”(《知北游》篇)、“匠石运斤成风”(《徐无鬼》篇)等等所表现出来的出众技艺,表面上看,在具体操作上与轮扁斫轮不同,实际上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旨趣基本是相同的。 庄子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物化”...
梓庆为鐻[jù]
他讲到一系列的工匠技艺的故事,如《庖丁解牛》、《梓庆为鐻》、《津人操舟》、《吕梁丈夫蹈水》、《佝偻承蜩》等,以阐述文学艺术创作的的“虚静”和“与物同化”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与自然相合、与天工同化的出神入化的作品。 ...
《先秦散文·庄子·达生(节选)》原文鉴赏
【总案】 作者以佝偻丈人承蜩为喻,说明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统一,“若厥株拘”、“若槁木之枝”,方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画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佝偻丈人的形象,同时,也可使人从中悟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笑①,说彘曰②:“汝奚恶死③?吾将三月豢汝④...
《孔子集语》卷十六
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说苑·杂言》孔子观于吕梁,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