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44
商汤在洛阳偃师商城统治了十三年,死后葬于今山化乡邙岭上地蔺窑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边长25米,顶部略呈
汤王陵菱形,冢前有墓碑,占地2亩左右。汤冢西原有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宫,俗称汤王庙。庙西有汤王池。后来发大水,汤王庙被冲毁,檩梁等木料被雨水飘到汤冢西沟内,人们认为是汤王地英灵,看中了这条沟的风水,就在沟内建了汤王庙,沟以庙命名为汤王庙沟,后成村落。 因沟内有泉水溢出,名曰汤泉,村名也称作汤泉沟,现名汤泉村。成汤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后人用多种方式纪念他,有些地方还建有纪念冢。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的汤冢,是他的真正葬地。唐朝史学家张守节考察了多个汤冢,在《史记正义》一书冢说偃师的汤冢,“近在桐宫,盖此是也”。
商朝自成汤以后,在偃师商城又传了九王,历时230多年。古代人很重视对宗庙和祖先的祭祀。按照成汤建立商朝的功绩和商城的位置,他的后人把成汤就近葬于商城附近的偃师市山化乡邙岭上,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可能把他的尸骨葬于远离都城的其它地方。张守节说偃师的汤冢,是成汤的真正葬地,是有道理的。 考察
在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耸立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3600年前,一位仁德君主就被安葬在这里。这位君主,就是以“成汤*”著称的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各地多有汤陵,而成汤真正的葬身之地又在那里?清代著名经学家和方志学家孙星衍曾根据文献中有关记载,采用逐个辨析的方法,考证出偃师汤陵是成汤的真正葬身处,其他如扶风汤陵、宝鼎汤陵、虞城汤陵、商丘汤陵、亳州汤陵等,都应是纪念性的墓冢。
据晋《太康地记》“尸乡南有亳坂,东有城,太甲所放处”这一记载,孙星衍认为,虽然文中没提到偃师和汤冢,但尸乡在偃师,伊尹“放太甲”的地方为桐宫,桐宫近汤冢,意思也就很明白了 。唐《括地志》也提到:“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盖此是也。”北宋 《太平寰宇记》则说:“偃师县汤陵坑在县东北山上八。”明《一统志》也说:“成汤陵在(偃师)县东北山上。”孙星衍认为,偃师既是商都西亳所在地,则汤的埋葬之地亦应在此。
当代历史学家蔡运章认为,成汤灭夏后建都偃师,且在此为帝王13年,死后理应埋在都城附近;汤的后代有*人在这里为王,为祭祀方便,也不应将先王埋在与商都之初的西亳毫无关系、且远离都城的商丘、虞城、亳州、扶风、宝鼎、曹县等地。此外,1947年,人们曾在汤王陵前3米多深的地下发现的石马、石羊,很可能是汉、唐以来重修汤王陵的文物遗存。
1983年春
,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尸乡沟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商代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遗存最丰富的一座商代都城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1983年世界17大发现之一。这次考古发现,使一直争议较大的成汤埋葬地也水落石出,位于洛阳偃师蔺窑的汤王陵是成汤埋葬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惜的是,汤王陵在“*”中遭到了一次大破坏。1971年冬,位于村北1公里处,长20米、宽18米、高7米的陵墓被平毁。据说墓土是从外地运来的,土质黏而硬,最后只好动用炸药,断断续续花了1年多时间才告“竣工”,但陵墓原址还是比周围地面要高出一些。好在几年前,蔺窑村人按原来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体位置重修陵墓,汤王陵墓如今又恢复了其高大宏伟的原貌。
2002年3月
在纪念商汤建都西亳36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认为──3600年前,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师市尸乡沟建立了商王朝的第一个国都,成汤王的陵墓就在距西亳不远的邙山岭蔺窑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