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4:1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23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果戈里
新中国曾经经历过无数刻骨铭心的岁月,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时代印记。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上山下乡”无疑是那一代年轻人身上最深的时代烙印。说起上山下乡,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很陌生,不过从字面意思来看也不难理解,就是到山区去到农村去。
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许多知识青年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农村的号召,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与工人农民战斗在生产前线,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改变当时的祖国面貌,上山下乡也成为当年这群热火朝天的知青们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而如今已两鬓白发的蔡春泽直到今天依然无法忘记自己年轻时的誓言,和建设祖国的光荣理想。知青情节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种信仰。
我把青春献给祖国
1952年,蔡春泽出生于一个红色干部家庭,家境殷实。因为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建国后的待遇还算不错,由于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内蒙古赤峰,蔡春泽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中小学生涯。
出于对父亲的崇拜和对军人的崇敬,蔡春泽原本的人生梦想是去参军,这在当时也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手握钢*保家卫国,是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但蔡春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因此被推举为知识青年的代表,而当时正是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群众一起搞建设的*,在许多领导的规劝下,看到身边众多好友毅然投身祖国的乡村建设,蔡春泽也艰难地做出了抉择——上山下乡。
按照学校分配的定点,赤峰六中的知青被分配到翁牛特旗,那里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环境恶劣。蔡春泽的父亲得知后,想找关系将他插队到离家比较近的赤峰县,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蔡春泽拒绝了父亲的好意,毅然坚持插队到翁牛特旗,还动员好友一起,到最艰苦的地方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当时许多城里的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后新鲜感一过去便受不了农村的艰苦,不仅缺吃少穿,而且还要早出晚归的到田地里劳作、放牛放羊,与城市的生活根本没有可比性。一时间许多知青纷纷写信诉苦,但蔡春泽咬牙坚持了下来,还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收获了一致好评,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回信父亲扎根农村60年
后来蔡春泽的父亲由于工作调动,被分配到赤峰一家煤矿企业负责管理煤矿,这是蔡春泽离开农村的一次机会。
他的父亲由于担心孩子生活,不愿意让他继续吃苦,尤其是在知青返城的浪潮中看到那些知青受的苦头更是心疼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写信给蔡春泽,让他把握机会回城里给他安排工作。
让父亲很意外的是蔡春泽再次拒绝了他的好意,还批评父亲,不应该以权谋私,自己绝不会当逃兵,他要扎根农村60年。
为了留住其他知青,蔡春泽宣读了他回给父亲的信件,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辽宁日报》和《人民日报》都发刊表扬,连*人民广播都向全国宣扬他的事迹,那句扎根农村60年,写出了知识青年的骨气和毅力,成为无数青年的偶像。
走过起伏人生
在蔡春泽的鼓舞下,知青们对下乡工作再次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儿。而蔡春泽更加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他组织知青老乡搞绿化、解决饮水困难,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后来被推举为公社**,又带领大家扩大稻田规模,增产增收造福百姓。
但天有不测风云,1976年,蔡春泽被捕,获刑三年。出狱后的蔡春泽正迎上改革开放的热潮,但他已经与社会脱轨。狱中三年时光,对他打击巨大,重获自由时竟然一时间不知所措。
幸亏女友一直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照顾他,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蔡春泽渐渐走出了迷茫和低谷,并调整好状态迎接新的人生。他选择与女友先结婚,两人生下一个女儿。
1979年蔡春泽到砖厂烧砖,由于工作出色,他重新恢复自己的党员身份。1982年,在当时的高考浪潮中,蔡春泽毅然辞去工作,刻苦学习考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从事教务工作。
如今蔡春泽不仅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还创办了蔡春泽网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
平平淡淡才是真
经历过热血的青年和黑暗的狱中生活,蔡春泽的性格变得异常沉稳平和,凡事都不争不抢。在留校期间蔡春泽一直都是中级职称,当了十年助教,他觉得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本本份份已经很满足了,不想一门心思的评职称往上爬。
而这种心态下的蔡春泽生活的怡然自得,也与同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蔡春泽在回首人生的时候常常感叹怀念曾经在翁牛特旗插队的日子,那是一段不计得失鼓足干劲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青春岁月,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农村建设,知青情结一直都藏在心中。
退休后蔡春泽创办了一个网站,用老知青的身份讲述曾经的光荣岁月,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还多次回到曾经插队的地方,每次受到老乡的热情欢迎。
那是一个奉献的年代,是热血的年代。有人曾评价说,这代人丢掉了书本去做劳作,是失落的一代。但他们同样是热血奉献的一代!
他们放弃了自己舒适的环境,毅然决然投身祖国的农村建设,到最艰苦的地方用双手改变农村现状,把自己的青春用来推动祖国的发展。
诚然他们失去了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却教会我们什么是奉献。也许丢掉了课本的知青一代有许多遗憾,这我们从不否认,但我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高于课本知识的知青精神。谢谢他们的坚韧奉献让祖国度过了最困难的起步阶段,他们与工农群众共甘苦,不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所缺失的吗?历史不会忘记,在共和国历史上曾经有一群可爱的人,为了新中国付出的青春与汗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23
现在这个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生活过得非常的不错,让网友们祝福他们的婚姻越来越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24
他现在生活也是非常的艰难,因为城市里的生活并没有瞎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农村也是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24
如今的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生活,毅然决然的投身祖国的农村祭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