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首都是哪个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0 18: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7:35
按照《史记》和《竹书纪年》的说法,尧定都于平阳,也就是今天的临汾;舜定都于今天的永济,大禹定都于阳城。
可以说几乎每个君主都会换一个新都城,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谓的都城只能算君主的驻地,并且是可以随时迁徙的,自然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意义的城市。
夏朝虽然号称定都阳城,但是阳城在哪里是有多种说法的,山西和河南人都说在自己的地盘。
就是山西省内也有说阳城在太原的、也有说是在临汾的。同样河南人也有说阳城在登封的,也有说阳城在禹州的。有意思的是根据考古发掘来看,偃师的二里头是最有可能的。
辉哥的看法是这样的:
阳城只是夏朝都城的一种说法,君主在哪里,哪里就是阳城。所以这些地方很有可能都曾经是夏朝的首都,因为夏朝的首都跟尧舜禹时代类似,是经常迁徙的。
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首先上述五个地方都说自己是阳城;其次夏之前的尧舜禹都是经常性的迁都;最后商朝前期也是经常性的迁都。所以辉哥的判断夏朝很大可能也是经常性的迁都。
并且商朝迁都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今天的商丘、亳州、郑州、荥阳、偃师、濮阳、内黄、邢台、安阳和淇县都曾经是商朝的首都。
这在《史记》和《竹书纪年》里都有记载,商朝前期几乎是每换一任商王,首都就换一个地方。史书的说法是水患加*斗争,而辉哥认为迁都跟继承制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商朝的继承制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行,所以继任者年长的不少,储君本身也成长为一方诸侯或者叫部落首领。所以他们即位任商王之后,不愿意折腾,自然就会尽可能把首都安排在自己的驻地。
而商王盘庚迁殷(安阳)之后,因为盘庚特别能干,再加上安阳这个地方当时又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又无水患。所以安阳在盘庚时期发展起来了,并且远比其他诸侯的所谓都城繁华。
有了这么繁华的都市存在,继任的商王自然想待在这种好地方,所以安阳就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这点从殷墟的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看出来,殷墟并非商朝首都安阳的城市遗址,仅仅是祭祀和墓葬遗址,就有如此的规模。可以想象被纣王一把火烧掉的鹿台自然更加繁华。
同时从周本纪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最重要的诸侯周依然处在盘庚之前的状态,动辄就迁都,基本上极少超过三代就必然迁都。
我认为这是跟当时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第一、当时畜牧业和渔猎依然有重要地位,畜牧业和渔猎自然流动性比较大。
第二、当时的种植业水平较低,可以说是刀耕火种,主要依靠肥沃的土地耕耘,烧草木灰是重要的肥料。
一旦长时间耕种而肥料补充不足,周边的树木又大量砍伐草木灰补充不足,地力就会逐渐下降。再加上水土流失,经过若干年之后,原本肥沃的土地也会变的贫瘠。所以到了这个份上,也只能迁都再找肥沃的土地。
第三、就是跟继承制度密切相关,因为没有完善的继承制度,大国在当时都是分为若干诸侯统治,继任者都是一方诸侯,所以他们都想在自己的地盘建都。
而安阳能够在盘庚之后的273年长期成为商朝的首都,第一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很好;第二是盘庚和继任者把安阳发展的很好;第三是商的地盘大,其他诸侯上贡和商的战争缴获加起来能够维持安阳的都城地位。
而安阳同样没有打破300年王朝的魔咒,或者说是开300年魔咒的先河。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原本富饶的土地会逐渐贫瘠,都城势必越来越依靠外地的供养。上贡不足就只能发动战争掠夺,所以商朝越往后战争的规模就越大,这也是没办法,要迁都舍不得几百年都城的繁华,要维持都城繁华的庞大开支也只能如此。
事实上后面的王朝基本也是如此,基本上每个王朝都会把首都建在最繁华的地区,等到当地支撑不了都城繁华的时候,也是朝代灭亡的时候。
北京能够在明清长时间成为首都,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从朱棣定都开始,北京就是靠供养补给的城市,从来不是经济中心,所以才打破了这个魔咒。#奇妙知识季##以书之名#